快訊

探望生病父親返美被捕 女子持綠卡加州生活30多年

一洲焦點/兩組數據看美中拚新關稅、川普百日的虛與實

金山結核病飆升 中國華裔佔40% 衛生局呼籲主動檢測可痊愈

聽新聞
test
0:00 /0:00
根據2024年公共衛生局統計的數據,舊金山40%的結核病病例來自出生於中國的人士,且近半數在入院治療期間死亡,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遠超其他族裔、以及加州與全美的平均水平。(記者王子涵╱攝影)
根據2024年公共衛生局統計的數據,舊金山40%的結核病病例來自出生於中國的人士,且近半數在入院治療期間死亡,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遠超其他族裔、以及加州與全美的平均水平。(記者王子涵╱攝影)

結核病(Tuberculosis,縮寫TB)發病率自2020年以來,在舊金山地區連年攀升,其中來自中國的華裔患者更是居多,舊金山華埠的患者密度為全市最高。為呼籲社區提高警覺,並積極接受檢測與治療,公共衛生局23日上午召開華語圓桌記者會。

記者會由公共事務副主任林偉浩(Victor Lim)主持,並邀請包括公共衛生局結核病科科長高秀蘭醫師(Susannah Graves)、結核病預防與控制計畫及診所醫學主任雷寶春(Dr. Janice Louie)、舊金山總醫院結核病診所註冊護士黃凱怡(Michelle Kai Yi Huang),以及94歲華裔結核病康復者周國輝(David Chow)、與其子周世洪(Steven Chow)共同出席。

雷寶春指出,結核病在華人社區尤為顯著。根據2024年公共衛生局統計的數據,舊金山40%的結核病病例來自出生於中國的人士,且近半數在入院治療期間死亡,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遠超其他族裔、以及加州與全美的平均水平。

她強調,舊金山結核病患者中約一半為65歲以上的長者,與年齡及免疫力下降密切相關。

「結核病分為兩種,即活動性結核病與潛伏性結核病,兩者各不同。」雷寶春指出,「活動性結核病可致命,潛伏性結核病可在人體長期處於休眠狀態而無症狀,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帶菌者。」

雷寶春表示,許多患者是在多年以前於原居地感染潛伏性結核病,移民來美後隨著年齡增長、或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病,導致免疫力降低,病菌「甦醒」,進而引發活性結核病。

根據衛生局提供的資料,結核病的症狀包括:發燒、發冷、疲倦、體重減輕、無食欲、咳嗽超過三周、胸部疼痛、咳血或咳痰。

衛生局官員重申,結核病能被完全治愈。「只要及早發現並接受全程治療,結核病是百分之百可治癒的。」雷寶春強調,「特別是潛伏性結核病,雖然沒有症狀,但經血液檢測可早期發現,提前用藥可以阻止其發展成傳染性疾病。」

報告中還指出,結核病患者最常見的醫療風險因素為吸煙 (41%)、糖尿病 (21%)、免疫力低下 (13%)等。

高秀蘭補充,結核病的潛伏期可長達數十年,即使在美生活多年仍可能發病。「有些患者回中國或其他高風險地區探親,旅遊超過一個月即構成再感染風險,因此應定期檢測。」她說。

她提醒到,預防結核病的BCG疫苗(卡介苗)只能在兒童早期提供有限保護,成年後仍可能感染。

黃凱怡護士有著豐富的照料結核病病人的經驗。她表示,在華人患者群體中,長期用藥的依從性差是阻礙病人成功治愈的最大問題之一。在標準的治療方案中,每天按時服藥要至少六個月。「很多病人難以堅持,尤其是一些病人在短期治療後,症狀消失,自己決定提前結束治療,結果可能導致治療失敗。」

她強調,部分華人群體缺乏對結核病正確的認識和信心。「由於結核病早期沒有特殊的症狀表現,或者僅有輕微的症狀如疲勞、輕微的咳嗽等,病人往往會質疑結核的診斷結果,並認為治療方案是毫無意義的。」

林偉浩表示,華人是結核病的高危發病人群,社區要提高對結核病的認知,積極主動進行早期篩查。目前公共衛生局結核病科,以及舊金山總醫院等醫療機構,都有會講粵語、國語的專業醫師,以幫助患病長者的康復過程中感到放心與被照顧。

根據2024年公共衛生局統計的數據,舊金山40%的結核病病例來自出生於中國的人士...
根據2024年公共衛生局統計的數據,舊金山40%的結核病病例來自出生於中國的人士,且近半數在入院治療期間死亡,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遠超其他族裔、以及加州與全美的平均水平。(取自衛生局報告)
公共事務副主任林偉浩(左),結核病預防與控制計畫及診所醫學主任雷惠珍醫師(右)呼...
公共事務副主任林偉浩(左),結核病預防與控制計畫及診所醫學主任雷惠珍醫師(右)呼籲社區提高警覺,並積極接受檢測與治療。(記者王子涵╱攝影)

舊金山 華人 免疫力

上一則

高端超市竟鼠蟑成患 南灣Whole Foods因衛生問題關閉

下一則

高科技盜車潮橫掃灣區 警方支招對抗盜車手法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