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根本分歧未解?紐時:北京仍持續備戰 1至2年後終究惡化

紐時:先升高再退卻 川普談判套路漸漸被摸清

關稅正發酵…機構稱中國2025年手機市場面對更大壓力

圖為小米集團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在今年2月手機發布會上發表演說。歐新社
圖為小米集團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在今年2月手機發布會上發表演說。歐新社

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在16日發布文章指出,2025年第1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年增3%,其中,中國、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市場的需求激增成為主要推動力。分析認為受到季末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OEM(俗稱代工)廠商的謹慎庫存策略,讓該季增長未達此前預期的6%。顯示關稅政策正在逐漸影響手機業。

該機構高級分析師Yang Wang警告,手機市場不確定性仍將持續,並下調2025年全年增長預測,甚至可能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該機構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出貨前五大品牌分別為三星、蘋果、小米、OPPO與vivo,市佔率分別為20%、19%、14%、8%與8%。

據另一家市調機構IDC15日發布《全球季手機跟蹤報告》初步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年增1.5%,達到3.049億部。而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因有國家補貼政策的加持表現向好。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第1季出貨量年增3.3%,達到人民幣7,160萬部,延續過去五季的增長趨勢,但是增幅低於IDC預期。

IDC認為,隨著國際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環境面臨著強勁挑戰,即使「國補」政策未來做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調整,2025年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仍需應對更大壓力。

在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品牌排名上,第1季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前五名分別為小米、華為、OPPO、vivo、蘋果,其中,華為出貨量1,290萬台,市場佔有率18%,年增10%,而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繼續下滑,因為其Pro系列產品不在「國補」政策範圍內。

證券時報報導,Canalys研究經理劉藝璇分析,雖然新一輪關稅的具體範圍和時間尚不明朗,但廠商普遍已經在為零組件價格上漲和部分市場出口需求減弱做準備。為降低風險,廠商及其供應鏈夥伴正加速推進多元化戰略,包括轉移生產基地、重新評估採購模式以及優化物流網絡,預計這些變化將在2025年持續衝擊行業盈利能力,並延長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規劃周期。

關稅 小米 華為

上一則

未受關稅戰影響? 中國3月非在校青年失業率降至16.5%

下一則

延長下一代鋰電池使用壽命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方法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