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歸類中國人?集英社:「亞洲人物史」非傳統分類

「人類最大的好奇心,就是對人物的好奇心。我們希望把這種好奇心引入歷史,了解歷史等於了解人類。」台北聯經出版公司和日本集英社攜手推出12大冊「亞洲人物史」,翻轉傳統歷史著作以區域或政治經濟主題的分類,改以「人物」切入歷史。集英社總編輯落合勝人5日赴台參加於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的新書發表會,他表示,選定以人物撰史,重視的關鍵要素是「交流」,希望「以交流代替衝突」,帶給讀者一套全新的亞洲史。此書曾因誤傳「亞洲人物史」將李登輝歸類為「中國」歷史人物,引起抗議。
「亞洲人物史」共12冊,由集英社找來198位學者,以人物評傳的方式重新詮釋亞洲史。聯經發行人林載爵表示,12冊翻成中文總計500萬字,譯者不只是單純的翻譯,還必須掌握歷史專業。聯經目前已先出版前兩冊,預計明年6月全部出齊。
「亞洲人物史」撰寫者雖以日本學者為主,但也找來台灣學者許雪姬、周婉窈撰寫專章,探討台灣在亞洲歷史中的特殊位置與影響力,南韓學者姜尚中則擔任全系列總監修。姜尚中在序言中指出,「人之所以對歷史產生興趣,其根本是對人的關心。」「亞洲人物史」的每一卷都針對整個地域的人物群進行鉅細靡遺的配置,並以跨越各個小宇宙的方式,將之聯繫起來。
以第12冊「邁向亞洲世紀」第四章「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為例,日本學者家永真幸以李登輝的人物評傳為主軸,串起蔣經國、彭明敏、連戰、宋楚瑜、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多位政治人物,甚至還包括侯孝賢與魏德聖兩位電影導演。然而此一章節曾因誤傳「亞洲人物史」將李登輝歸類為「中國」歷史人物,引起李安妮不滿發聲明表達遺憾,多個本土協會寫信表達抗議。
對此,落合勝人表示,「亞洲人物史」並非以「區域」分類的傳統歷史,不會將人物做區域的分類、不會出現「這是那一國的什麼人」,自然也不會將李登輝歸類為「中國」歷史人物,此一抗議是基於誤解。林載爵表示,此一誤解是源於該書在日本宣傳時,宣傳者將「中國」視為「華人」。讀完原著,李登輝的定位非常清楚。
落合勝人表示,「亞洲人物史」的核心人物高達3000多個,如果將周邊人物加起來,估計有1萬多個人物組成此書。他透露,此書的靈感源自2007年參加東亞人出版會議,讓他興起編寫以亞洲為主題的歷史套書,並希望此書可以超越國界、成為可以在亞洲普遍被翻譯的著作。然而當他想到以傳統的政治經濟等主題概念分類,不同國家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若改成用人物的角度切入,爭議較少且讀者會更感興趣、翻譯也相對容易,人物史的概念因此成形。
林載爵認為,過去的歷史往往聚焦衝突,利用衝突建立歷史的發展;這套書卻用人物串起歷史,以交流代替衝突,「用交流重新建立亞洲的歷史」,是歷史觀的徹底轉換。落合勝人則說,過去用區域定位歷史的寫法已然固定與僵化,改用人物可以換一種方式看歷史,「用更有機的方式看亞洲歷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