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主管們何不自動減薪換取免裁員?微軟前人資主管這麼說
每當企業發布裁員消息,都有一件事情令人不解,那就是為何那些高薪主管不自己減薪?這樣一來不就可以省下人事成本,留下部分工作機會?微軟前人資副總裁威廉斯(Chris Williams)表示,這樣的觀察是公正的,但有幾個原因導致主管們不會這麼做:
1.只是數學問題
威廉斯表示,主管們最常用來為自己辯護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單純只是數學問題。他們就算減薪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以Google或微軟為例,這兩家公司都約有20萬名員工,去年都裁員約1萬人,雙方的執行長薪資也差不多,年薪大約200萬美元。
對這家公司來說,裁員1萬人能每年省下約10億美元成本,但就算完全不付執行長薪水,也只能省下這個金額的0.2%。
2.主管領的不是錢,是股票
雖然或許有人會抗議說,Google執行長皮伽去年明明就是賺了逾2億美元,微軟的納德拉前年也賺了近5,000萬美元。
但這些只是新聞報導這麼說,並不是實際發生的事情。這些主管並未真的領到這些錢,他們真正領到的是股票報酬,這些股票都設有一段時間的轉賣限制。
這類報酬在主管的薪酬當中很常見,因為這些股票不需要花公司半毛錢,使這些薪酬在公司會計帳目上看起來非常便宜。
更重要的是,董事會也希望透過股價表現來約束主管行動。如果執行長不解決成本問題,他們的薪酬也會受到重創。如果他們能提升公司的價值和股價,那麼每個人都是贏家。
也正因為如此,由於這些薪酬不影響企業獲利,就算刪了也省不到需要撙節的金額。
3.人才競爭
另一個因素是,這些主管職位的人才競爭非常激烈。只有少數主管帶領過市值近兆美元的大企業,在全球擁有數以萬計員工。就像運動界的明星運動員,只有少數人的表現能達到那種水準。
他們之間經常會互相羨慕、比較,都知道彼此的身價有多高,這也是為何財星500大企業的主管基本薪酬都非常接近,差別只在於股票薪酬方案和股價。
而公司董事會最不想見到的,就是留不住這些明星級領導人,所以萬不得已才會把腦筋動到他們的薪酬上。
但更重要的是形象
不過,雖然做了那麼多純經濟的討論,但這些討論其實都搞錯了整件事情的重點。威廉斯表示,這些執行長作為企業的領導人,應該要做的是為公司設定新路線,要擔任整個組織的行為典範,並和員工同甘共苦。
在大眾壓力下,有些主管曾經公開宣示減薪。Google的皮伽去年承諾減薪,但一如前面提到的,他去年仍賺了逾2億美元。蘋果的庫克也曾公開要求把自己的股票薪酬減半至4,000萬美元,但他的底薪300萬美元和獎金600萬美元並未改變。
但至少他們做到了,不像多數主管並未做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