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約租金調漲案最高擬漲7.75% 租客集會抗議喊凍租

紐約州府啟動賦能行動 助亞太裔企業

MIT研究團隊3D晶片新突破 有望繞過「堆疊」技術限制

聽新聞
test
0:00 /0:00
MIT研究團隊發表新的技術突破,有望繞過堆疊晶片的技術限制。圖擷取自MIT
MIT研究團隊發表新的技術突破,有望繞過堆疊晶片的技術限制。圖擷取自MIT

隨著積體電路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逼近極限,晶片製造商開始尋求「向上發展」,堆疊電晶體與半導體元件,類似將平房變為摩天大樓,卻遭遇到限制,堆疊晶片時,每層都須以基板作為支架,這會減慢傳輸效率。如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可望打破此一侷限。

根據MIT工程師近期在《自然》期刊發布的研究,他們發現了一種製作了多層晶片的方法,不需要矽晶圓基板,即可交替堆疊高品質的半導體材料層,且能在夠低的溫度下運作,以保護底層電路。

在2023年,該團隊開發出一種在非晶質表面,生長高品質2D半導體材料(如過渡金屬二硫屬化物,TMD)的方法。TMD被視為矽的接班人,適合製作更小、更高效能的電晶體。然而,該方法需在約攝氏900度的高溫下進行,可能損壞底層電路。

為解決此一問題,團隊利用冶金學概念,實現了在低至攝氏380度下的單晶TMD生長。他們在矽晶圓的二氧化矽薄膜的開口處沉積種子,成功降低成核所需能量,保護底層電路。

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這種新方法製作出多層晶片,交替堆疊兩種不同的TMD層,分別是二硫化鉬(適用於n型電晶體)與二硒化鎢(適用於p型電晶體),且不需要矽中介層。

研究團隊預期,這種方法能運用於建構人工智慧(AI)硬體,例如透過在筆記型電腦或穿戴式裝置中堆疊晶片,這些晶片的速度和運算能力可媲美當今的超級電腦,且能儲存與資料中心相當的大量數據。

研究主持人、MIT機械工程副教授金智煥(Jeehwan Kim,音譯),「這項突破為半導體產業開闢了巨大的潛力,能夠在沒有傳統限制的情況下堆疊晶片」,「這可能使人工智慧、邏輯與記憶體應用的運算能力提升數個量級。」

晶片 MIT 人工智慧

上一則

理財Q&A/善用「伸展理論」撿便宜 購物省更多

下一則

南韓人均國民所得70年來翻漲540倍 為何如今人人喊苦?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