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因「千人計畫」判罪 前哈佛教授獲中國清華大學延聘

中國表態評估與美談判後 大使謝鋒籲中美理性溝通

世衛年度統計:COVID-19使全球平均壽命減少近2年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發布年度統計指出,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因2019至2021年COVID-19大流行而減少1.8年,回到2012年平均71.4歲的水準。圖為2020年,位於荷蘭的一個新冠檢測站。(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發布年度統計指出,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因2019至2021年COVID-19大流行而減少1.8年,回到2012年平均71.4歲的水準。圖為2020年,位於荷蘭的一個新冠檢測站。(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發布年度統計指出,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因2019至2021年COVID-19大流行而減少1.8年,回到2012年平均71.4歲的水準。報告另指全球仍有肥胖和過瘦的營養失調兩極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度「世界衛生統計」(World Health Statistics)顯示,全球過去10年平均預期壽命逐年提升的趨勢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而阻斷。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僅僅2年,COVID-19就抹殺了之前10年人類提升平均壽命的成果」,並強調新的「大流行協議」(Pandemic Agreement)因而顯得非常重要,它不只為了強化全球健康安全,也要確保對健康的長期投資,以及促進國家之間和國家之內的公平。

根據世衛新聞稿,除了平均餘命被拉低到71.4歲,全球平均健康餘命(HALE)在2021年也較過去減少1.5年,只有61.9歲,同樣回到2012年的水準。

在地區差異上,美洲和東南亞受到最大衝擊,2019至2021年間平均餘命減少3年,平均健康餘命少了2.5年。西太平洋地區在疫情前兩年受到的健康影響最低,平均餘命僅降低0.1年,平均健康餘命則少了0.2年。

除了疫情,非傳染性疾病仍是人類最大殺手,占2020、2021年間非因COVID-19致死人數的78%。尤其是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糖尿病等,在疫情前就是最大死因。

世衛報告也提醒全球營養失衡的情況加劇。2022年全球5歲以上人口有超過10億人處於肥胖症(obesity),超過5億人則是過瘦。全球5歲以下兒童約有1億4800萬人發育遲緩,4500萬人體重嚴重不足,3700萬人體重過重。

疫情 世衛 譚德塞

上一則

普亭傳有意停火並承認目前前線 消息人士:他對澤倫斯基排除談判失望

下一則

歐美將用俄羅斯被凍結的資產 金援烏克蘭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