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買菜、點外賣分期付 美國人憂衰退「先買後付」留現金

為何拒收波音新機? 中國商務部怪罪美國關稅新政

國際特赦組織:電動車電池生產存在人權侵犯等危害

國際特赦組織今天表示,主要車廠生產供電動車電池使用的金屬時,未能展現保護工人和社區免於剝削和環境危害。圖為電動車電池。路透
國際特赦組織今天表示,主要車廠生產供電動車電池使用的金屬時,未能展現保護工人和社區免於剝削和環境危害。圖為電動車電池。路透

國際特赦組織今天表示,主要車廠生產供電動車電池使用的金屬時,未能展現保護工人和社區免於剝削和環境危害。

法新社報導,全球性人權團體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就諸如在鈷和鎳等金屬供應鏈中的透明程度是否符合國際人權標準,對13家主要汽車製造商進行評比。

國際特赦組織全球總會秘書長卡拉馬爾德(Agnes Callamard)說:「金屬需求因為生產電動車電池而大幅飆升,正對受採礦影響的社區帶來巨大壓力。」

「開採能源轉型礦物有關的人權侵害情況令人憂心,而且普遍存在,該產業極其缺乏相關對策。」

國際特赦組織呼籲各大車廠著手因應諸如強迫搬遷、環境污染、中斷水源、原住民族權利侵害等供應鏈中的風險,並表示自從國際特赦組織2017年發布首份有關報告以來,汽車產業雖已做出改善,但仍嫌不足。

根據這份評比,德國賓士(Mercedes-Benz)、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得分分居一、二;中國比亞迪(BYD)、日本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南韓現代(Hyundai)則敬陪末座。

卡拉馬爾德說:「這些公司所提承諾通常含糊其詞,幾乎看不到採取有意義行動的證據。」

國際特赦組織去年9月指控跨國公司驅逐、恐嚇剛果民主共和國鈷礦區附近居民,並曾記錄到與菲律賓鎳礦開採有關的原住民人權侵犯案例。

電動車 原住民 供應鏈

上一則

俄軍正收復庫斯克州國土 恐削弱烏方逼談希望

下一則

芬蘭示警:西方國家援烏 日益感到厭倦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