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絕不會對任何人讓步 卻因為「它」兩度低頭

12州聯手告川普 批越權推關稅害慘經濟 要求喊卡

WSJ:因應台海局勢 美軍發展海上飛彈裝載系統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海軍近期進行「海上飛彈裝載系統」演練,透過艦對艦飛彈裝載運補,美軍戰力將大幅提升,彌補西太平洋地區若發生戰事,台灣距離美軍基地過遠的軍備補給戰略弱點。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為因應可能的台海戰事需求,美國海軍近期演練「海上飛彈裝載法」(Transferable Reload At-sea Method,TRAM),彌補台灣距離美國西太平洋地區主要軍事基地過遠的挑戰。

美軍驅逐艦幾分鐘內可發射數十枚巡弋飛彈,但戰艦返回基地裝載飛彈耗時可長達2個月。台灣與美軍位於日本沖繩、關島和澳洲達爾文基地的距離,分別為800英里(1287公里)、1650英里(2655公里)、2000英里(3219公里),這是美軍的戰略弱點。

美國海軍近期將電腦3D數據與雷達偵測訊號運用在長期庫存的大型艦載懸吊臂,在加州海域以「海上飛彈裝載法」演練艦對艦飛彈補給,耗時2個月才能完成的巡洋艦和驅逐艦返港裝載飛彈,未來可在海上幾個小時內完成。

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表示,海上飛彈裝載能力對美軍未來因應太平洋衝突至關重要。美軍將改變海上戰爭型態。

由於海上天候和風浪差異極大,經常發生海浪變化與船艦多方向、高度移動等難測狀況,飛彈由補給艦移轉至驅逐艦的存放和發射筒時若發生擦撞,將影響艦射精準,艦對艦海上裝載飛彈是高難度的挑戰。

五角大廈戰略人員憂心,位於安全範圍內的海軍基地,如夏威夷與加州,距台遠達5000英里,若發生戰事,艦載飛彈恐怕在數天,甚至幾個小時內就用盡;戴杜羅要求戰艦在臨時碼頭,甚至海上就得完成飛彈運補。

美軍在上世紀90年代已有海上裝載飛彈的需求,當時科技無法處理換裝程序的風險。近期葉門什葉派激進團體青年運動(Houthi)民兵於紅海攻擊欲行經蘇伊士運河船隻,美軍再度面臨戰艦彈藥運補的老問題。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洲盟軍最高統帥史塔伏瑞迪斯(James Stavridis)指出,美軍早該研發船艦海上裝載飛彈的能力,過去多次戰役中發射大量戰斧飛彈,戰艦得返回軍港換裝飛彈才能再投入戰事。

美國擁有11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戰鬥群及9艘兩棲攻擊艦,都未設置直立飛彈筒,透過海上飛彈裝載系統,美軍即使未建造新艦,上述船隊戰力可即時增加5倍,等同增加近百艘戰艦。

加州 華爾街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上一則

澤倫斯基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 坦言難以透過武力收復失土

下一則

趕在川普上台前 拜登政府再向烏克蘭提供7.25億美元軍援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