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存生命跡象 距地球124光年 科學家發現2氣體

天空新聞17日報導,科學家已在一個外星大氣中探測到地球上只有生物體產生的氣體化學痕跡,是迄今太陽系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最強烈跡象。但學界意見分歧,尚無法斷定外星生命存在。
科學家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在一顆名為「K2-18b」的行星上發現兩種氣體痕跡,一種是二甲基硫(DMS),另一種則是二甲基二硫(DMDS)。在地球上,這兩種氣體主要由藻類在內的生物體產生,表明「K2-18b」可能充滿微生物。
「K2-18b」位於獅子座,距離地球約124光年,質量是地球的8.6倍,直徑約為2.6倍。這顆行星位於天文學家所謂的「適居帶」(Goldilocks zone),意味行星距離其公轉恆星的間隔適中,表面溫度不會過熱或過冷,讓維持生命必需的液態水得以存在。
韋伯太空望遠鏡在2023年9月在「K2-18b」的大氣層發現一種特定氣體的徵象,該種氣體在地球上是由海中簡單生命體所產生。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研究所教授馬都蘇漢(Nikku Madhusudhan)領導的團隊當時鎖定了「K2-18b」等約十顆位處「適居帶」的行星。
馬都蘇漢當時表示,若相關跡象獲後續確認,將「徹底改變我們對探尋生命的思考方式」。天空新聞報導,馬都蘇漢教授稱此一發現是「尋找太陽系外生命的轉型時刻」,並稱「我們已經進入觀察性天體生物學時代」。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早期觀測已在「K2-18b」大氣層發現甲烷和二氧化碳,也是第一次在一個恆星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大氣層發現碳基分子。
馬都蘇漢表示,包括過去和現在的觀測,目前唯一解釋就是K2-18b是一顆充滿生機的氫氣海洋行星。馬都蘇漢告訴BBC,這是到目前為止外界可能有生命的最有力證據,「我可以實際地說,我們可以在一到兩年內確認這一信號」。
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發現並非宣告發現了實際的生物體,而是生物過程的指標,其他未參與的科學家也敦促審慎。
衛報和BBC受訪學者都指出,熱液噴口、火山或雷暴等極端自然環境亦可能產生類似分子,甚至冰冷無生命的彗星上也曾發現DMS等化合物。若無法排除其他可能來源,就無法斷言上述氣體是生命的產物。
學界也對K2-18b的具體環境眾說紛紜。研究團隊主張星球存在液態海洋,由海水吸收氨氣,才導致大氣中缺乏氨氣。另有一說則主張其為氣態星球,或為岩漿海構成。若最後一項推測屬實,則K2-18b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極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