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加大研究:染疫轉陰性 2年後仍有病毒蹤跡

舊金山加大(UCSF)研究團隊發現,有些染患新冠COVID病毒的人,在檢測呈陰性以後將近兩年,在深層組織裡還發現病毒的片段。這項發現給長新冠(Long COVID)提供了一種可能成因,研究人員希望因此研究出長新冠的治本方法。
根據對新冠病人的追蹤,大約有7%的患者出現長新冠的症狀。長新冠的病人每天都面對痛苦的生活,目前醫生只能治標減輕症狀,沒有治本的辦法。首先,該研究對171位曾染過COVID的病人做精準的血液檢測,發現7-14%的人血中含有COVID病毒的刺突蛋白(Viral spike proteins),其中有些人在抽血前14個月已是陰性。
另外,該研究對長新冠的病人的組織樣本作檢測,發現可在免疫細胞所聚集的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中發現這種蛋白質(又稱為抗原antigens)的蹤跡,其中有些人在取樣之前將近兩年已是陰性。
舊金山加大的報告最近在丹佛舉辦的一項醫療大會上發表,研究團隊的亨瑞克教授(Timothy Henrich)指出,長新冠中有些可能是因為不斷的COVID感染(persistent COVID infection)造成的。這種蛋白質不是在呼吸道中生存、複製,所以這些病人沒有傳染性,但他們會有意識模糊、慢性疲勞之類的症狀。
研究團隊已在設計另一項研究,以對付這種頑抗的病毒。其中的一個目標是研發出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這是實驗室中製造出的蛋白質,可以有效的消滅COVID病毒。另一個是研發出一種抗病毒藥物(antiviral),阻止病毒的複製。
傳染病專家裴陸索醫師(Michael Peluso)是研究領導人。他指出,對抗COVID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項研究是重要的進展,因為如果不能把患者體內的病毒根除,長新冠病人就好像被病毒當作倉庫,將來可能變異出組成相當不同、傳染性更強的新病毒,可能造成更大的疫情和災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