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房貸每月還款額低 理財專家:未必是好選擇

不願出示證件…便衣探員在法院抓無證客 侵犯民權?

你得了「長女病」?新書探討長女為何總成為超級社畜

聽新聞
test
0:00 /0:00
新書「長女病」是台灣第一部探討「長女症候群」的專書。(游擊文化提供)
新書「長女病」是台灣第一部探討「長女症候群」的專書。(游擊文化提供)

台灣有「長女病」?「長女」往往是超級社畜?總統府前幕僚張慧慈是長女,從小就背負照顧弟妹的壓力、出了社會也成為任勞任怨的社畜,不論在家庭中或職場,習慣扛起過多責任。成長過程中發現跟她有同樣特質的人竟然都是長女。畢業於清大社會系的她,採訪十多位長女,橫跨各個世代和階級,出版新書「長女病」,是台灣第一部探討「長女症候群」的專書。

張慧慈的媽媽和姑姑都是長女,她發現三人有著相同的勞碌命,即使長大出了社會,仍會抱持理念「我要出人頭地,回來照顧弟妹」。姑姑特別疼二妹,生病時向張慧慈坦白,她非常羨慕二妹的自由自在、可以恣意闖禍,「不像身為長女的她們,必須扛下許多責任」,也擔心她將步上自己的「長女人生」,一輩子都要把原生家庭的所有責任扛在肩上。這讓張慧慈第一次意識到「長女病」。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蠟燭型人格」,又稱「長女症候群」,指的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性格,普遍出現在長女身上。張慧慈表示,「蠟燭型人格」身上經常可以觀察幾個現象:她們通常自我要求高、認真、負責任、照顧身邊的人;但常被要求做出好榜樣、或被認為做得不夠好。她們常對自己挑剔不滿,甚至感到自卑、害怕面對稱讚,認為一定有哪裡做不好還沒被看到。長此以往,她們也經常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甚至罹患憂鬱症

南韓這幾年出現新的名詞—K長女(Korean長女),是「這輩子無法做自己」的代名詞。精神科醫師梁在震和心理分析師梁在雄分析,南韓去精神醫科就診的病患,比率最高的就是長女,因為她們從小被父母賦予照顧弟妹的使命感,還必須承受「老大表現好,其他兄妹才會效仿」的壓力。

長男雖然也要承受責任、但也會獲得許多補償和支持,長女往往被視為「以後要嫁出去」,長女的個人價值不像長男被認可。加上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敏感、更傾向依據父母的期望而活,從中得到認可與讚賞,感到自己有價值,受到的壓力也大過長男。

張慧慈採訪一位長女小紅,遇到一位給人極大壓力的主管,部門流動率甚高。小紅壓力大到求助心理諮商、卻沒想過辭職;諮商師認為她抗壓性太高,因此被職場霸凌也不自知。這位主管離職後,「倖存者聯盟」聚在一起聊天,才發現這些任勞任怨、「抗壓性高」的同事,竟然全都是長女。張慧慈也發現自己身邊的好友多是長女,長女的特色是「很容易在職場上過勞」。

清明節時,一位長女朋友分享掃墓經驗,說她鼓起勇氣跟阿嬤說「我根本不愛吃雞屁股」,吃雞屁股是因為把好的都先讓給弟妹吃,讓阿嬤大為驚訝。這個故事讓張慧慈發現「台灣的長女病比我想得嚴重。」她有位身為長女的朋友,結婚時母親竟然因為要幫弟弟準備便當為由、中途離開婚宴。

身為七年級生,張慧慈觀察,這一代的人紛紛走入婚姻,但許多身為長女的新世代母親,仍會為第一胎是女生感到慶幸,因為認為「她未來可以幫忙照顧弟妹」,潛意識中仍然認為長女必須是「父母的好幫手」。

張慧慈認為,新世代看似接受開明的性別教育,骨子裡仍有揮之不去的「長女病」,很多人根本沒有「病識感」。她小時候看「阿信」,曾被電視劇中犧牲奉獻的的阿信長姊「嚇到」,但最新的Netflix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裡,女角的「長女病」跟阿信姊姊沒有多大差別,顯示「長女病」依然在亞洲社會根深蒂固。

張媽媽看完「長女病」,跟張慧慈說「對不起」;妹妹則是告訴她,「我從小就不明白,你為什麼要扛這麼多的責任?」張慧慈表示,書寫此書除了療癒自己的「長女病」,更希望探討台灣社會如何造成「長女症候群」,期待讀完此書的長女讀者打開緊箍咒,明白身為長女不是原罪,「而是在兄弟姊妹中最先享受世界的幸運女性。」

張慧慈認為,這一代人面臨新舊文化衝擊,很多人不希望把重男輕女、長女症候群等舊觀念傳給下一代。但如果沒有進行「除魅」的過程,這些舊觀念的包袱仍然會在不經意中傳遞給下一代,「我們必須與上一代對話,才能帶著笑容去面對下一代」,這也是她撰寫「長女病」的初衷。

南韓 韓劇 憂鬱症

上一則

收集研究本土文物 陳水木期望辦展覽

下一則

來自埃及的娜蒂亞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