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點胃」是真的 誘惑難擋全因大腦作怪:看到菜單就生效

許多饕客總是說自己有另一個胃用來裝甜點,最新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中確實存在一項特定機制,讓我們在吃完正餐後無法抗拒甜點誘惑。
每日郵報報導,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代謝研究所發現,在進食後,大腦中的POMC神經元會被激活,釋放出令人愉悅的內啡肽,這增強了人們對糖分的渴望。
老鼠實驗顯示,老鼠吃飽後便不再願意進食普通食物,但如果提供牠們高糖食物,牠們就會進食。研究人員認為,大腦的POMC神經元釋放出讓人愉快的內啡肽,使得吃糖變得更加具有回報感,讓老鼠吃得更開心。
這種誘惑,甚至在老鼠還沒見到甜食之前便開始發生,當老鼠嗅到與甜食相關的水果香味時,大腦就會產生相關活動,就像我們看到甜點菜單時產生的渴望一樣。
研究人員還發現,大腦掌管飽食感的區域在攝取糖分時會被「關閉」,以減少對甜食的負面情緒,如:我已經太飽,吃不下甜點。
在對30名實驗對象進行MRI掃描後,研究人員發現人在飲用含糖飲料後大腦的活動模式與老鼠相似。這可能說明為什麼即使吃飽了,人們仍然難以抗拒甜點的誘惑。
但根據老鼠實驗,這種大腦活動是可以被停止的。當POMC神經元所產生的內啡肽無法發送信號到其他細胞時,老鼠便不會過度食用甜食。
一種名為納曲酮-安非他酮的藥物已被證實可以抑制這種大腦活動,有助於人們減少對糖分的攝取並控制體重。未來可能會有更好的藥物,能精確地針對大腦涉及餐後糖渴望的區域,避免副作用。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Henning Fenselau博士表示「甜食的吸引力是暴飲暴食與肥胖的關鍵因素之一」,深入了解這一現象,有助於未來開發更有效的減重策略。
這项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