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資今年二度調漲 上百萬企業、組織恐捨郵局而去
網路時代下,書信往返電子化,如今很少人透過郵差寄信,人們對郵資漲跌不聞不問,郵局為了增加收入而今年二度調漲,並未引起太多關注,卻已出現客戶遠去、郵務前景堪憂的危機。
全美7月14日調漲郵資,普通信件(first class)調漲5美分、達73美分。
對於許久不寄實體信的個人來說,郵資上漲不痛不癢,對數以百萬計的企業和組織卻造成衝擊。全美企業和組織每年花費408億美元寄送郵件,因郵資上漲而削減開支,連帶損害美國郵政預算,最終恐反過頭來拖累郵局。
郵政服務與大家息息相關,網上購物、救命處方藥都經常透過郵局送貨,而且今年適逢總統大選年,數千萬選民將郵寄投票,企業也高度倚賴寄郵件與客戶保持關係。
郵資每年最多隨通膨調漲一次,近年變得密集,7月14日是三年來第六次調漲,普通信件郵票漲幅比整體通膨率多10%。
各大郵寄機構揚言,郵資加快上漲將迫使他們捨棄郵局。
郵政商業協會(Association for Postal Commerce)執行長普朗克特(Michael Plunkett)稱,協會成員認為郵局漲價有些過分,將迫使顧客離去。
普通信服務1974年屆滿200周年前夕,郵票為10美分。2002年還停留在34美分,是7月14日調漲前價格的一半。
郵局史比美國史更古老
打從美國誕生前,郵政服務就與美國史並肩發展。
美國郵政總局(USPS)官網稱,美國國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75年被任命為第一任郵政局長;郵政服務旨在跟上美國這個新國家的發展步伐、推動全國團結,郵政服務成了早期城市間修建道路的主要原因,全美第一條聯邦高速公路US 1最初是「波士頓郵政路」(Boston Post Road),作為紐約和波士頓之間運送郵件之用。
「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2020年10月指出,第一位民主哲學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1831年遊覽美國時,美國郵務量是英國的兩倍、法國的五倍。
美國郵務很早起步、郵務量驚人,但郵票的出現姍姍來遲。
郵局稱,紐約市私人承運商「城市速遞郵政」(City Despatch Post)1842年2月1日在美發行第一張郵票,國會隨後於1847年授權發行郵票,1855年規定一定要預付郵資。
郵政服務也在流行文化和美國史中登場。聖誕喜劇電影「34街奇蹟」(Miracle on 34th Street)郵局在平安夜營救聖誕老人的橋段掀起高潮;1980年代情境喜劇「歡樂酒店」(Cheers)和1990年代情境喜劇「宋飛傳」(Seinfeld)都有郵差要角;樂壇上,世紀之交有個獨立流行音樂寵兒便取名The Postal Service;在藝文界,1985年小說暨1997 年電影「郵差」(The Postman)都強調投遞郵件的重要性。
郵務量降75% 郵資卻漲
隨著人們溝通和聯絡方式改變,郵務量銳減。
如今,人們可透過電郵、簡訊或應用程式交流。帳單以電子方式寄送。本世紀,傳統信件被封上「蝸牛郵件」(snail mail)稱號。
最近一年,郵局遞送114億封個人信件,比20年前下降75%,郵票價格卻翻倍。
相對的,網購盛行帶動包裹遞送量,不過,郵局並未主打包裹遞送業務,因此,郵政服務風光不再,在激烈的包裹業務競爭下,郵局早已失去壟斷。
普朗克特和其他批評者擔心,包裹業務增長不足以彌補郵件量減少的利潤缺口。
大量證據顯示,郵資不斷上漲趕跑顧客、業務量縮減並導致經濟狀況惡化。另一代表郵務用戶的組織Coalition for a 21st Century Postal Service執行董事薩克勒(Art Sackler)說,漲價後,郵局效率和生產力大降,去年效率降幅創60年紀錄。
改革仍陷財務死亡螺旋
郵資上漲令人擔憂。郵局財務和效率不斷惡化,最終恐迫使郵政服務耗盡資金,也許短短幾年內將開始依賴國會提撥的納稅人補貼、削減郵政服務或人員配備及服務。
郵局在現任局長德喬伊(Louis DeJoy)領導下,2021年制訂10年計畫、力行現代化、遏制虧損;他4月告訴參議院,郵局多年來深陷「財務死亡螺旋」,在400億美元現代化計畫下正力求變革,包括重組郵件處理設施網路、雇用更多全職員工、改善運輸和投遞方式、投資技術。
依原訂目標,郵政服務預計上一年度收支平衡、本年度獲利17億美元,然而,郵政管理委員會(Postal Regulatory Commission)主席庫巴安達(Michael Kubayanda)4月在國會作證說,郵局去年虧損60億美元,預計本年度再虧損至少60億美元,原有的改革承諾跳票。
庫巴安達4月作證時說,他對於現代化計畫實現財務和服務目標感到質疑;打造一個每周六天服務全美國、價格實惠、服務快速而可靠、又能確保財務健全的郵政系統似乎愈來愈困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