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魯迅紀念館「夾菸牆」被投訴教壞小孩 網:毛主席也抽菸

川普擴大國民兵部署計畫 這次鎖定巴爾的摩

蜱蟲蔓延紐約公園 疾病風險大增

蜱蟲是引發萊姆病的罪魁禍首。 (美聯社)
蜱蟲是引發萊姆病的罪魁禍首。 (美聯社)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研究人員的調查,蜱蟲(Tick)正在向紐約市更多的區域蔓延,在全市五區如今都有大量攜帶病原體的蜱蟲出沒,而且全市公園內蜱蟲問題更加嚴重,可能提高市民感染疾病的風險。

據Gothamist報導,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蜱蟲研究項目原本重點關注史泰登島(Staten Island),因為此地大量的鹿會招致蜱蟲。而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瓦瑟(Maria Diuk-Wasser)教授說,蜱蟲容易寄生在鹿身上,因為史泰登島對鹿群規模的控制,蜱蟲愈來愈多地出現在史泰登島外,如今覆蓋全紐約。隨著如今全球變暖,冬季的氣溫也逐漸升高,蜱蟲將成為全年後的威脅,且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下去。

去年,布碌崙(布魯克林)區與皇后區80%的公園都發現了黑腳蜱蟲(Blacklegged ticks),而2022年只有40%的公園受侵擾,一年之內蜱蟲的侵占區域擴大一倍。瓦瑟教授表示,她的團隊在布朗士區的公園也發現了蜱蟲的存在,而皇后區第二大公園艾莉潭公園(Alley Pond Park)是該區蜱蟲出沒最多的公園之一。

瓦瑟教授也發現在紐約公園中約有70%的蜱蟲都攜帶疾病,其中黑腳蜱蟲攜帶共六種病原體。蜱蟲通常被認為攜帶萊姆病(Lyme Disease),但其實去年約有200名被蜱蟲咬傷的市民也被檢測出無形體病(Anaplasmosis)和巴貝西亞原蟲病(Babesiosis),這兩種病都會出現類似嚴重流感的症狀。同時,市衛生局的數據顯示,萊姆病病例也在不斷上升,2020年共有704起病例,而2023年高漲至近五倍,達到3323例。

蜱蟲通常在樹木茂盛的區域出沒。研究者提醒到,在森林與落葉成堆的小徑裡容易受蜱蟲侵害,在修建得非常整齊的公園則相對安全。每年最危險的時候是5月至7月,這時體型極為微小的幼蟲出現,導致被咬者難以發現,成年蜱蟲則為蘋果種子大小,較為容易發現。專家表示,穿著淺色的長褲長袖、使用驅蟲劑等都可以有效避免蜱蟲,若不幸被咬則需要立即用鑷子將他們拔除。

史泰登島 紐約市 皇后區

上一則

北京遇今年以來最嚴重沙塵暴 早晨猶如黃昏

下一則

不愛看美足?療癒版超級盃「幼犬盃」等你來觀賞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