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約法官揭露:ICE已開始在法庭外逮捕移民

E-ZPass詐騙信息猖獗 紐約州長發布消費者警示

避免食物中毒 在外用餐選熟食 飯前先洗手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提醒,外食族盡可能吃熟食。(圖/AI生成)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提醒,外食族盡可能吃熟食。(圖/AI生成)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民眾外食頻率愈來愈高,增加食物中毒的機率,夏季容易發生腸炎弧菌中毒、冬季易發生諾羅病毒中毒,呼籲外食族盡可能吃熟食,進食前一定要把雙手洗淨。

台灣食藥署統計,2023年通報食品中毒案件中,以「細菌」導致的食物中毒人數最多,其次為「病毒」,常見導致中毒的細菌為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等;常見病毒為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造成死亡的毒素為「河豚毒」。

食物中毒 夏季高於冬季

楊振昌說,食物中毒的通報人數日益增加,與飲食習慣多外食有關,通常夏季的食物中毒事件高於冬季,但近年氣候變遷,已出現暖冬的趨勢,不管夏季還是冬季,四季都可能因為氣溫高,導致食材保存不當使病原菌孳生。

夏季較容易出現「腸炎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受汙染的食材多為海鮮類,如牡蠣、蝦蟹類等;冬季多為諾羅病毒,受汙染的食材也多為水產品,不過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也可能是罹病者透過口沫傳播到食材,食材恰好保存條件不佳,促使病毒滋生。

米飯若微黏 可能受汙染

仙人掌桿菌也是常見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楊振昌說,仙人掌桿菌通常是「米製品」,米儲放過久,烹煮後放置常溫過久引起,因此若米飯出現稍微黏,口感不爽口時,就可能受到仙人掌桿菌汙染;金黃色葡萄球菌通常是進食或處理食材的人員「手部不潔」導致,食用者中毒後,會出現下瀉等症狀。

導致食物中毒常見的病毒類型,除了諾羅以外,就屬輪狀病毒,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都屬於糞口傳染,但諾羅病毒的主要症狀為嘔吐,輪狀病毒則是腹瀉,兩者都好發於每年11月到隔年2月,1月是高峰期。

吃水產品 必須徹底煮熟

楊振昌也提醒,外食族盡可能吃熟食,尤其吃水產品,一定要吃徹底加熱煮熟的海鮮,因為水產品在捕撈的過程中,就可能受到病原菌的感染,但是如果保存得宜,病原菌可能會自然死亡,但如果保存溫度不佳,如保存在常溫之下(20℃到30℃間),約一小時就可能大量孳生病原菌。

如果是吃生菜沙拉,也要注意有李斯特菌汙染的風險,據調查指出,易受李斯特菌汙染的高風險食品,包含生菜沙拉、哈密瓜、未經殺菌的乳製品、未充分加熱的熱狗和火腿等即食肉品。2011年美國發生大規模的跨州李斯特菌食品中毒事件,導致逾百人受到感染,就是源自於哈密瓜。

楊振昌強調,外食族用餐時,應把握生熟食不交替食用的原則,少吃生食、盡可能吃徹底煮熟的食物,進食前先將雙手洗乾淨,避免增加食物中毒的機率。

氣候變遷 暖冬

上一則

蘇慧倫「抬頭紋」雪地遭凍傷 絕美畫面曝光宛如少女

下一則

「美國總統山」背後 有雕塑家未完成的雄圖夢想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