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篇/有蛇就富 誰說紅包袋要正紅色
在曼哈頓華埠經營43年的「美麗屋」禮品店,每年春節前夕都會從亞洲引進最新的紅包袋和春聯,為華埠增添濃濃年味。然而遇上「蛇」,難免會有華人避而遠之。蛇在傳統文化中有「蛇富」的說法,但現代人提到蛇往往帶有負面含義。為了化解對蛇的排斥,傳統的紅包也換上了新裝,為蛇年春節增添了新意。
把蛇可愛化 或選百搭款
「美麗屋」老闆黃炳光表示,在華人顧客中,蛇和老鼠是屬於不太受歡迎的生肖,其他生肖的紅包銷量都不錯。「很多人都不喜歡蛇,會影響紅包的銷量,」他解釋道。這部分顧客往往會選擇一些沒有生肖圖案的「百搭款」紅包,採用經典設計,沒有過多的點綴,但在長者群體中很受歡迎。
為化解顧客對蛇的排斥,許多廠商也在設計上動了不少心思,將蛇的形象卡通化、可愛化。然而,黃炳光對這種設計持保留態度。「有些設計過於可愛,甚至不像蛇了。」他指著店內一個黃色蛇形裝飾說:「圓頭大眼,還帶毛茸茸的裝飾,乍看像隻小雞,只有看到尾巴才知道是蛇。」
在黃炳光眼中,生肖文化是傳統的延續,蛇應保持其原有的形態,而非一味追求迎合市場。「12年前的蛇紅包就很好看。雖然看起來有些可怕,但一眼就能看出是蛇。」
隨著時代變遷,紅包設計也在不斷演變。今年,美麗屋主推的幾款新款紅包就突破了傳統的正紅色,採用鮮豔的色彩搭配,並融合傳統繪畫元素,如蛇身上點綴花紋或與植物圖案結合,既吉祥又富藝術感。
然而,移動支付的普及也正改變著紅包的使用習慣。黃炳光坦言,在年輕一代中,紅包袋的需求不如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一代。華埠售賣紅包的店家更是屈指可數,大多是春節期間的快閃店,像「美麗屋」這樣全年營業的老店更是少之又少。
但即便如此,美麗屋也即與華埠告別。2025年的蛇年將是「美麗屋」的最後一個春節。店內商品大多已貼上打折標籤,門口掛起了一張寫著「回鄉耕田」的幽默告示。「不是真的要耕田,看沒有人這樣寫過,我們也想用一些幽默的口吻來寫,」黃炳光表示。「幹了43年,年紀大了,是時候退休了。」
挑獨特紅包 成家庭樂趣
對於關店,黃炳光不免感到不捨。40餘年來幾乎全年無休,這個小店幾乎成了社區的一部分。「有些顧客小時候在這裡買玩具,現在已經成了父母,還是會經常來。很多顧客都像是老朋友一樣。」
儘管如此,黃炳光對紅包文化的延續依然充滿信心。無論是老年人、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都常常帶著小孩子來挑選紅包。小孩子看到紅包都很好奇,很喜歡。而黃炳光也希望,紅包文化能靠著這樣代代相傳的方式傳承下去。
胡秦俊美和丈夫經營著勿街的楓林閣(Pecking Duck House),1978年開業,甚至比美麗屋還要高出幾歲。每年春節,胡秦俊美都會到「美麗屋」購買紅包,甚至節日之外平時也常光顧。胡秦俊美的女兒胡世琪表示,紅包不僅是傳統的延續,也是家庭帶來歡樂的象徵。「我媽媽喜歡為家裡的小孩準備紅包,這是她傳承我們文化的一種方式。」
胡世琪回憶,每年挑選獨特紅包是家庭的一大樂趣。「看到這麼可愛的紅包,每個人都會說『我想要這個』,這種喜悅正是文化傳承的力量所在。」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