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嗑火鍋 營養師:食材、湯底、沾醬「這樣吃」減負擔

寒流來襲,熱騰騰的火鍋成為外食族的暖胃美食。台灣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大嗑火鍋前後,要留意食材、湯底、沾醬,以免一不留神就吃進過多的油、糖、鹽,對心血管、腎臟疾病患者及高危險群,無疑增添健康隱憂。
不論是麻辣鍋、牛奶鍋、沙茶鍋,還是藥膳鍋、海鮮鍋,湯底通常由油、糖、鹽等調味料烹煮而成,加入許多食材後,搖身一變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許惠玉建議,民眾盡量選擇清湯鍋或白開水鍋,可加入番茄、玉米等含植化素與膳食纖維的蔬果自製湯底,幫助身體抗氧化,抵禦自由基導致的發炎反應,並增加腸胃道消化功能。
「如果是現成湯底,在不清楚湯底成分為何的前提下,盡量不要喝完。」許惠玉說,湯底自帶的油、糖、鹽,經豬羊牛肉類或經加工的火鍋料輪番烹煮後,食材中的鈉、鉀、脂肪等營養素也會溶於湯底,若連湯低都一飲而盡,不利心血管、腎臟疾病患者,也容易增加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與肥胖等高風險群的發病風險。
有鑑於此,許惠玉提醒,若湯底不夠時,加高湯的次數以1次為妥,之後酌量以清水取代,並在食材的選擇上,多吃高麗菜、福山萵苣、玉米等蔬菜,提升飽足感並有助於減少加工製火鍋料的攝取量,促進身體健康。
至於沾醬,許惠玉指出,和風醬的油脂、糖份都比其他現成調味料還高,而常被與白飯搭配的沙茶醬,或醬油、黑白醋、番茄醬的含鹽、糖量也不低,攝取時皆應留意,或選用天然沾醬,包括蔥花、蘿蔔泥、蒜泥、薑絲,愛吃辣者可加辣椒,但腸胃不佳者,或偏好麻辣鍋的民眾,則要評估腸胃道的承受力,防止不適症狀。
另外,吃火鍋時不妨多喝水,或選擇無糖麥茶、綠茶、檸檬水取代汽水、冬瓜汁等含糖飲料,並在餐後透過散步等活動,幫助消化、促進代謝。許惠玉提醒,高血壓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吃完火鍋後身體發熱的情況下,不要太快接觸室外的冷空氣,此舉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而升高血壓,發生意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