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胃食道逆流、便祕?醫:胃潰瘍患者多見於1至2月

冬季日夜溫差較大,容易有胃脹氣、胃食道逆流、便秘等消化道疾病。台灣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此時由於人體內分泌與飲食習慣,相關疾病的患者遍及各個年齡層,建議一有持續數天的疼痛悶脹等腸胃道不適症狀,應立刻就醫。
邱展賢說,冬季較冷的天氣、溫差較大的環境,刺激人體內分泌系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相互作用下,當身體為了留住更多能量、副交感神經較占上風時,食慾就會大增,導致分泌較多胃酸,進而引發胃食道逆流,或因為飲食上偏好麻辣火鍋造成胃潰瘍,也可能由於暴飲暴食,造成腸胃脹氣,再者活動量少、補水量不足,更會導致便秘的情況。
邱展賢以過往為患者診治的經歷提到,「冬季寒流報到,除了容易導致心肌梗塞、中風,診間也會有不少胃潰瘍引起的胃出血患者。」針對各個年齡層的腸胃不適症狀,他表示,50歲以下的年輕人由於年節聚餐、春酒活動,容易吃太多導致腸胃脹氣,若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可能因為環境溫差過大,出現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胃出血或便祕等情況,若為胃潰瘍患者,多會在每年1至2月就醫,或回診治療與拿藥。
針對秋冬季保養腸胃道健康的生活習慣,邱展賢提醒,包括飲食定時定量、關注自身健康情況,並可多吃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食物,也要保持心情舒暢、做好保暖措施。
一、飲食定時定量
勿暴飲暴食,也不要為了減肥餓過頭,可據生理時鐘、工作性質的差異性,盡量保持早、午、晚的三餐習慣。
二、留意身體情況
先天體質容易有消化道不適症狀者,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若有持續數天疼痛悶脹,或症狀加重至無法忍受時應盡速就醫。
三、吃蛋白質食物
植物性蛋白質包括黃豆、黑豆、毛豆,或以其製作而成的豆漿、豆腐,或動物性蛋白質,包括雞蛋、雞鴨魚豬牛羊的白肉,還有牛奶等乳製品,有助於保護胃黏膜,防止胃酸過度侵蝕。
四、留意保暖措施與維持心情舒暢
低迷的情緒,會影響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進一步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容易引發腸胃道不適症狀,或加重原有的病情,因此應盡量保持心情愉快、在家或出門時穿戴足以禦寒的保暖衣物,此外也要有正常的生活作息。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