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脫貧之道:不浪費錢在這8件事

過去幾年來,美國貧窮問題日益嚴重。根據金融顧問公司Debt.org的資料,約3790萬或11.5%美國人生活貧困;人口普查局的報告指出,在2024年,如果一家四口年收入低於3萬1200元,就算是生活貧困,這數字對單身者而言是1萬5060元。
儘管這些數字看來悲慘,但脫離貧窮是有可能的。理財網站GO Banking Rates訪問了一些人,他們表示自己出身貧窮,雖然現在經濟大有改善,但不會浪費金錢在以下這8件事上。
1. 快時尚或廉價鞋
「天生聰穎」(Born Bright) 一書作者C·尼可·梅森(C. Nicole Mason)由單親母親撫養長大,自小深知手頭拮据的滋味。
梅森說,小時候他們每年會買兩次鞋,一次在秋天、一次在春天。她母親買的是高品質的鞋,因為它們必須耐用。直至今日,在買衣服時,她仍相信質量重於數量,寧願投資在持久的單品與可維修的好鞋。
2. 租屋或租車
梅森表示,小時候每遇房租上漲,便意味著他們得搬家,這影響了她對租屋與購屋的看法。她說,25歲時,房東要提高房租,促使她買了第一個家。她意識到明智的財務選擇是購買,而非繼續面對不可預測的租金上漲;現在她擁有三棟房屋,累積了不少資產。
梅森還說,她只買車,不再租車。她在大學時,便體會到租賃的缺點,「在合約結束時,沒有得到任何東西,還欠租車公司損耗費」。
3. 滯納金或附加費
梅森堅持的另一件事是滯納金與附加費,窮困的時候,這些費用有時無可避免,且代價高昂。
梅森指出,她會準時繳付帳單,避免滯納金,並遠離有大量費用或附加費的金融商品。
4. 護膚或護髮美容產品
梅森說,市值數十億的美容業努力說服消費者花錢在皮膚和頭髮保養上。她說,小時候只用些基本產品,且似乎都很好用。
如今她僅維持簡單的皮膚和頭髮護理程序,只靠幾種保養品,花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
5. 昂貴的會員費或嗜好
梅森表示,賺的錢越多,就會有越多邀請加入花稍健身房、俱樂部或嘗試最新健身熱潮,她只會說「不」。
她加入的健身房「非常基本」,也避免參加只限會員的俱樂部,因為這些會為她不需要的額外設施收取高昂費用。
6. 外出用餐
理財網站GreenPal共同創辦人金·卡巴耶魯(Gene Caballero)表示,他的理財歷程頗為戲劇性,在不富裕的環境中長大,最後步入中上階層。他說,即使現在財務已經穩定,這些經歷大大影響了他的消費習慣。
卡巴耶魯從不浪費金錢的一件事就是經常外出用餐。他說,雖然這是他現在負擔得起的事,但是花高價換來一些他可在家花小錢就能做出來的東西,讓他還是無法接受,他更喜愛在家烹飪所帶來的簡單與節約。
7. 高級服裝
這是卡巴耶魯不揮霍的另一件事。他說,雖然昂貴品牌的最新時裝頗具誘惑,但他選擇品質與功能性,而非名牌;愛惜金錢、不被品牌誘惑所動搖的教誨,很早就深植他心中。
8. 電視與串流服務
最後,卡巴耶魯表示他在支付電視費用上也很節儉。他說,在一切資訊與娛樂都可以在網路上大量取得的時代,為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支付高昂費用,對他來說並不合理。
如果有特別想看的電視節目,卡巴耶魯會與朋友或家人共用帳號。他表示,在匱乏的環境下成長,讓他了解金錢的價值,以及區分「需要」與「想要」的重要;這些對他的消費觀仍有很大影響,幫他做出明智的決定,在享受成就與維持謹慎的生活方式間取得平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