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淺層原因曝 台學者分析:全球仍有這些未爆彈

緬甸昨天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震源深度只有10公里,屬於淺層地震,造成嚴重災情。前台灣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台灣都是隱沒帶的地震,隱沒帶的地震有時候可以到很深,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都可以。但是昨天滿特殊的,昨天至今天凌晨有4起規模6以上地震,且4起地震都很淺。如果震源深度淺,災害就會比較大一點。
郭鎧紋表示,今年規模6以上地震,全世界有21起,昨天起今天凌晨就發生4起,有2個在緬甸,都是走滑斷層,走滑斷層的特徵就是比較淺,所以深度10公里以內。另外大西洋的中洋脊也有規模6.6和6.1兩個地震,中洋脊是張裂的,震源也是比較淺。
是否還有強震未爆彈?郭鎧紋表示,注意世界上曾經發生規模9的地震在哪裡;已知最大的地震就是智利的規模9.5強震,所以納斯卡板塊隱沒到南美洲智利海溝是最大的未爆彈,因為過去有發生9.5。
他說,美洲北部的加拿大外海過去也發生過規模9.2地震,阿留申海溝過去也有規模9地震發生。另外,千島海溝,日本說400年1次大地震恐引發大海嘯,「周期也快到了」;311東日本大地震也發生過規模9,而南海海槽每100至150年周期也都有規模9地震。
「台灣規模7地震滿多的」,郭鎧紋表示,但是規模8強震只有一次,就是1920年琉球海溝、在靠近台灣處,過去有規模8.0地震。此外,澳洲北邊和太平洋交界也有規模8以上密集帶,印度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波斯西藏緬甸造山帶」,過去也經常有規模8以上地震。
「未爆彈很多」。郭鎧紋表示,從1900年以來,已經偵測到98起規模8以上地震,南極洲外面也發生過8次規模8以上地震,最近一次2021發生在南極和南美洲之間有規模8地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