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太慢是肌少症警訊? 醫:定期量「六力」防失能

家中長輩走路速度放慢,甚至無法走久、有一種站不起來的無力感,小心是肌少症;如果狀況持續惡化可能造成失能、臥床等,生活品質下降。台灣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志道表示,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日常應補充足夠蛋白質、規律運動維持肌肉量,防止肌肉、骨質漸漸流失。
依據內政部統計,至2025年2月底為止,全台65歲以上長輩達450萬人(19.35%),即將邁入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為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國健署自2021年起,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長者整合式照護評估(ICOPE),提供65歲以上長者每年1次功能評估,可作為健康促進的指標。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慢性疾病開始找上門。衛福部統計,65歲上長者近九成至少有1種慢性疾病、五成有3種以上慢性疾病。陳志道指出,除了慢性疾病之外,中老年人也會出現視力、聽力、肌力及憂鬱心理等問題,應定期評估健康指標,及早發現可能導致失能的風險因子
陳志道強調,政府推出整合照護門診,讓醫療資源可以更加有效利用,民眾可在回診時,一起評估測試肌力,只要有任何問題,由醫師進行衛教、指導生活照護。以肌少症為例,只要走路速度變慢、位移困難、無法輕鬆上下10階樓梯以及握力變差等,應立即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影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陳志道建議,65歲以上長者,多運用國健署「長者量六力」進行自我檢測掌握自身狀況,並善用每年一次的老人健康檢查服務,包括血糖相關檢驗數值、骨密度測試、肌肉量、其他與代謝健康相關的指標。肌少症可能與認知功能下降及失智症風險增加有關,可透過健康管理來減少疾病的風險。
感染疾病也可能掉肌肉!陳志道提醒,凡符合公費疫苗條件,儘速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免於疾病的威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