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傳水腎 醫:「這類人」要小心結石致尿液回堵

台灣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日傳出血尿、腰痛症狀,戒護就醫診斷為「水腎」。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運長吳苡璉表示,水腎即「腎水腫」「腎積水」,因輸尿管結石而尿液逆流到腎臟,易損傷腎功能。
吳苡璉指出,水腎是一種因結石阻塞泌尿系統的腎臟疾病;當尿液無法順利排出時,會回流到腎臟,導致內積水。嚴重時可能壓迫腎臟組織,出現發炎反應,例如腰痛、血尿、惡心、食欲不佳、全身無力等,必須口服消炎藥治療,或是取出結石。
吳苡璉說,治療方式會依每個人狀況以及結石大小、發生位置而有所不同,常見為體外震波碎石術、輸尿管鏡碎石手術。而在治療之前,一定要先經由腎臟科醫師照超音波檢查,找出是膀胱出口或尿道阻塞,包括偵測腎臟是否有結構性問題、結石阻塞造成腎水腫或腎膿瘍等。
為什麼泌尿系統會產生「結石」?吳苡璉強調,主要是「水喝不夠」,當每天的喝水量不足時,體內的尿液濃度會變高,結晶體容易沉澱,久了就會形成結晶。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位置,都屬於尿路結石;出現在腎臟的結石,容易形成血尿、腰痛、發炎等,長期下來會影響腎功能。
要預防尿路結石,吳苡璉呼籲,一定要多喝水、不憋尿,另減少含草酸過高的茶、菠菜等食物;充足的水分可降低尿液濃度且促進排尿,且減少尿路感染的機會。另外,曾經得過結石的人,復發機率高;而男性發生尿路結石的機率高於女性,男女比大約是7:2。
結石的形成也跟遺傳體質有關,吳苡璉建議有家族史、結石病史的人要定期回診追蹤,並養成規律的運動。她強調,結石會因發生位置而有不同反應症狀,若有腰部及背部劇痛,併發惡心感、血尿、發燒等不適,或有排尿困難,須盡速到腎臟科或泌尿科進一步檢查。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