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眾院中共競爭委員會 發文質疑黃仁勳訪北京動機

佛州州立大學校園槍擊 至少6人重傷 槍手也在內

免疫治療「全身紅腫癢、起水泡」 長庚找到解方+機轉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長庚團隊找到癌症免疫藥物嚴重過敏反應的原因,顯著快於使用傳統的系統性類固醇治療患者,可成為治療與預防的利器。(記者廖靜清/攝影)
長庚團隊找到癌症免疫藥物嚴重過敏反應的原因,顯著快於使用傳統的系統性類固醇治療患者,可成為治療與預防的利器。(記者廖靜清/攝影)

一位54歲三陰性乳癌患者,治療需要綜合使用化療、手術及放療等多種方式,出現皮膚過敏反應。一開始只有零星紅點,後來整個背部產生嚴重發炎且有水泡,經高劑量類固醇治療仍持續發紅,在接受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治療,終於控制病情。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帶領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RNA定序結合T細胞受體研究分析等多體學,找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發皮膚嚴重免疫不良反應的原因。他指出,免疫治療副作用與巨噬細胞釋放的趨化因子CXCL10過度表達和免疫毒殺T細胞(CD8+T細胞)顯著增多有關。

鐘文宏表示,癌症免疫治療引發的副作用中,皮膚副作用占比約3至5成,不僅最為大宗,刺痛、紅腫、疼痛、起水泡等不適,易讓患者對癌症治療失去信心,醫師用藥也會有諸多考量。而長庚找到抑制副作用方法,其研究結果於2024年12月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指出,趨化因子CXCL10的功能是吸引免疫細胞,特別是T細胞,到發炎或受損的皮膚及組織部位。其過度表達時,則會造成毒殺T細胞集中到發炎處,因而引起皮膚的破損,產生水泡等相關的免疫相關過敏反應。

「免疫療法是利用抗體藥物,激發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但是太過度活化也不好。」陳俊賓說,研究團隊進一步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嚴重藥物過敏反應,結果發現患者的皮膚復原速度顯著快於使用傳統類固醇治療患者,且無再復發現象。

陳俊賓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發的不良反應,除了皮膚變得乾燥、發癢、發紅、變深色或脫皮,其嚴重不良過敏反應包含表皮壞死和毒性表皮溶解症,當出現 大範圍的皮膚破皮和黏膜潰瘍,可能引起多重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死亡率高達40%。

長庚團隊進行的這項研究,確認了TNF腫瘤壞死因子信號通路在這不良反應中的重要性,精準生物製劑可用於治療和預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誘發相關皮膚不良反應。陳俊賓強調,癌症治療所併發的皮膚不良反應,最常使用類固醇,這個研究發現可保留抗腫瘤免疫力,且皮膚復原速度較快,成為治療利器。

根據統計,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出現嚴重皮膚破損的過敏反應,每百萬人約1至7人發病,發生率雖不高,但林口長庚醫院每年仍約有10至20例個案。陳俊賓提醒,當皮膚小紅疹逐漸進展為大水泡,發燒且伴隨眼睛、嘴巴黏膜有潰爛現象時,一定要警覺是否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副作用。

腫瘤 癌症 癌細胞

上一則

台瘧疾病例寫19年新高 6旬男中西非旅遊 染惡性瘧入住ICU

下一則

婦1日10次血便 原來是這病症作怪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