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俄:烏克蘭有權入歐盟 普亭必要時願與澤倫斯基談判

南海上空對峙30分鐘 解放軍直升機距菲機不到3公尺

單親小孩一定可憐? 「志願單親」直球對決5問題

聽新聞
test
0:00 /0:00
示意圖。(取材自Pexels @Brett Sayles)
示意圖。(取材自Pexels @Brett Sayles)

「小孩沒有爸爸,怎麼能算完整?」

在選擇志願單親這條路後,常常有人認真地要我同意「一個孩子還是要有爸爸和媽媽才會完整」的觀念。

一開始,我總會很錯愕,因為這個在傳統價值裡理所當然的觀念,是非常傷人的。但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可惡、可恨之人,他們誠懇而且用意良善,讓這個討論變得意義重大。

我認為一個孩子需要的,與其說是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那樣表面上的完整家庭,不如說是「完整的愛」。孩子需要整個村莊、整個社區,和整個社會一起來愛他,光有爸爸和媽媽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長;反之,如果沒有能力把孩子帶進一個被愛的環境,就算有雙親也處處是缺憾。

在我生命中,幾個我所認識的偉大女性都是單親,有些經濟能力好,有些差一點,但孩子都教養得很好。而我的人生中也有許多貴人,他們不是我的親人,就只是我的村莊裡無條件愛著我的人。

很感恩愛我的村莊人很多,不是只有爸爸和媽媽而已。

「你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而已。」

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懂這個邏輯,也為這個人的回答感到惋惜。以過來人的經驗來看,有能力且已經爬到一定高度的人,不需要向外人證明什麼,但卻會為了自己的夢想奮力一搏,這就是我愛孩子的心情。

有人問我,如果找到對的伴侶,但他不想要小孩,你會因為優質的伴侶可遇不可求,轉而配合伴侶的想法嗎?我天生就是一個喜歡小孩的人,在路上看到不認識的人帶著幼童,就會停下來看他們可愛的模樣,並在心裡感恩老天賜給這個世界的美妙生命。對我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伴侶和我一起生養孩子,但如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我會選擇孩子,伴侶可以再等等。

對有些人來說,單身生養孩子,是圓夢而非與人競爭,也不是要給異性帶來威脅。「志願單親」這個選項,能開啟更多存在的意義,如果你會因為他人有能力選擇想要的人生而備感威脅,這時該做的,應該是改變自己心理素質的強度,而非責怪別人。

「如果是被拋棄或另一半不要小孩,那麼單親的合理性就比較高。」

我對這樣的觀念相當無奈。

難道單親的小孩就一定可憐嗎?

其實單親家庭的小孩不一定身處弱勢,如果必須要是一個悲情故事才能被社會接受,這不就代表我們看事件的角度是「由上往下」的嗎?當心中只能接受「同情」的感受,而沒有「為他人感到驕傲」的雅量時,反映出的是階級意識,而非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的包容和尊重。

志願單親的家長大多經濟條件穩定、資源充足,也有村莊的支持,是明知單親有多麼的辛苦,仍願意奮力一搏的人,而這些志願單親家庭的孩子,也都是在滿滿的期待和想望中誕生的,沒有悲情的包袱,只有愛的祝福。

孩子的「身世」,從來就不該是單親是否合理的依據。

「你有問過孩子,他願意出生在單親家庭嗎?」

曾經有一位很溫暖的網友,在粉專分享了她的擔憂:「你有問過你的孩子,他願意出生在單親的家庭嗎?」

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她和手足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因意外去世,由母親獨力扶養他們長大,年幼喪父的打擊,成為手足間一生的遺憾,即便後來自己成為頭髮灰白的那一代,仍放不下那個傷痛的回憶。她不希望其他孩子也經歷他們所經歷的傷痛,才會為志願單親家庭的孩子擔心。

我很謝謝她對孩子權益的關心,一方面為這個版友感到不捨,一方面也希望她寬心,因為志願單親家庭的小孩並沒有失去過任何人,所以也不會有比較前、比較後的落差,反而不會覺得遺憾,因為他們所見到的單親家庭,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志願單親的歷史很早,在歐美,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人在走這一條路,而他們的孩子也早已長大成人。有研究指出,在志願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現都與雙親家庭沒有差別,甚至有些志願單親的孩子,長大後也選擇走上志願單親的路。

這些經驗也加強了我的信念,讓我知道愛的品質,決定一切。

除此之外,針對「單親」來問這個問題,我認為帶了歧視意味,也是一個假議題。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家庭在生小孩之前,會先詢問自己的小孩願不願意出生在他們的家庭。我的父母也從來沒有問過我,願不願意被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家庭。

如果有選擇權,相信每個人都會選擇一個無條件愛自己、珍惜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只有表面上完整的家庭。

「這對孩子並不公平,他有可能會被霸凌。」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對同志媽媽的小家庭。她們的小孩在上學之前,旁人也是擔心小孩會被同學比較、霸凌,結果沒想到同學聽到他有兩個媽媽,竟羨慕地說:「哇,好好喔,你有兩個媽媽,那你一定聽了很多床邊故事。」

所以,我相信孩子之間一定會有比較,但不一定會是大人想像的那樣。

台灣的確有不少界線觀念模糊的人,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為了避開他人的指指點點,而放棄去過讓我們感到充實、快樂的人生,某方面來說,我們的人生不就被他們所操控了嗎?

霸凌者的理由百百種,無論是身高、體重、膚色、髮型,還是其他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是他們霸凌人的原因。

單親是霸凌中的假議題,畢竟許多在雙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受的傷也沒少過,因此在談論霸凌這個議題時,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在受傷之後如何療傷、癒合,如此一來,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就沒那麼可怕了。

《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圖片提供/寶瓶文化出版...
《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圖片提供/寶瓶文化出版)

(本文摘錄自《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寶瓶文化出版/Cindy,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紐約世界書局購書專線:718-445-2665轉1)

歧視 同志

上一則

雷傑納隆科學獎 13華生入決賽 40人榜單占比逾3成

下一則

四和八年級生閱讀能力持續退步 數學進步少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