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轉型經長 郭智輝爭議中前行

20多歲時曾在貿易商擔任業務員,近30歲創業,71歲這年,從心所欲的郭智輝帶著「斜槓經濟人」稱號,成為經濟部長。他雖不是第一位由商界轉政界的經濟部長,但當台灣以半導體優勢揚名國際,這位具備科技背景的經濟部長備受外界期待。上任8個月,外界評價如何?
自學日文 曾是郭台銘翻譯
郭智輝20多歲時在勝記貿易擔任業務員,專注進口日本產品,為接洽日商自學日文,還曾當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司機與翻譯。近30歲時,他參與創辦崇越貿易(崇越集團前身),從半導體設備進口拓展至太陽能、環保與生技領域。
年近耳順那年,郭智輝參訪水產加工廠,因無法忍受環境過差,決定成立安永生技,親自嘗試水產加工市場,穿上料理圍裙拍照賣魚。
71歲這年,他在賴清德總統的欽點下,成為經濟部長。他在接受採訪時,郭智輝闡述他對經濟部業務的想法,身為棒球愛好者、曾經組成業餘「全越運動棒球隊」,他說,「這跟打棒球一樣,不是每次揮棒都能打出安打,但要積極出棒。」
接任部長後,他對台灣經濟發展提出許多新思維,如「境內關外」(吸引高附加價值投資來台)、「境外關內」(帶台灣製造業拓展海外市場)等策略,並倡議以供應鏈大帶小,結合半導體與AI優勢,規畫重點區域的科技產業園區。
「部長以管理企業的方式看待政府運作,」同仁透露,郭智輝重視「成本效益」與「執行速度」。為強調效率,他開會只找負責人,並強調「按時完成短中長期目標」的重要性,只要坐上會議桌就必須表達意見,「沒有官大官小問題」。
郭智輝描述,棒球是講究團隊的運動,每人各司其職且每個位置都很重要,如何分工、安排打擊位置或鼓勵出棒,必須「安排得當」。
郭智輝曾說,他們這代的台灣人非常重視工作和公司,家庭卻是其次。他舉例,台灣工程師們會願意為解決問題鍥而不捨,但美國工程師不會這樣做,美國人認為家庭最重要,其次才是公司。但如今台灣人的工作觀漸與美國趨近,讓他擔心「如果你跟不上領先群,就會被淘汰」。
但追求效率的企管模式,能否適用擔任國家要職的全局決策?是郭智輝的挑戰。
能源政策與言論 屢遭批評
他從成功企業家轉任經濟部長後,因言論爭議及能源政策矛盾屢遭批評,「快嘴」讓他常招立委海K。例如他曾說「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當電價太便宜,大家容易浪費電」引發輿論譁然,又未推出服眾的能源觀點,致業界抱怨難以溝通。
他在能源政策上未能平衡電價與供電穩定的矛盾,也加劇外界對政府的信任危機。立委批評他對輝達需要百億度綠電需求的回應草率,形容是「膝蓋式回應」,也有立委要求郭不要「畫大餅」,質問「綠電在哪裡?」
他還曾因提出跨海跟菲律賓買綠電想法,但未事先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可行性評估頻遭立委「指正」,在備詢台上不得不道歉十數次,此事也因點名AIT(美國在台協會)被指責「狀況外」,讓立委擔憂影響台灣形象。
從商場到政壇,郭智輝的轉型之路充滿挑戰。他的企業管理經驗和效率思維為經濟部注入新風氣,在面對立委與媒體批評時的直率回應展現個人特色,但也讓他不時處於風口浪尖。此外,9個月內有3位次長離任,讓立委質疑領導出問題。
上任經長前,郭智輝曾拜訪法鼓山與佛光山向方丈詢問「以前做事情自己決定,現在做事情決定眾生,我是不是要100%大家同意再做?」而方丈開示:「不見得每個人都滿意你,但如果是做對的事,問心無愧,問天也無愧」。
期許人均GDP 追平日星
據悉,郭智輝上任前曾向賴清德說,他期許台灣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在2030年追上日本,2040年與新加坡並駕齊驅,並認為半導體、AI與健康產業大有可為。
這位71歲的經濟部長在挑戰中前行,民眾期盼郭智輝能展現他在商場打拚的魄力與敏銳,帶來具體的改變—如穩定能源供應、推動綠電發展,讓台灣不再為能源焦慮。企業則期待他將業界成功經驗應用於政策推動,為台灣打造更具韌性的環境。這或許不只是經濟部的工作,而是一場「團隊合作」的棒球賽,每一棒都至關重要,每一步都決定台灣的下一局如何發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