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芳書 珍惜人與人的連結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總經理詹芳書推薦「夜深人靜的小說家」一書。他說,這本書讓人重新體認到,數字與績效背後,其實是人,是每一段生命的故事,是無聲的堅持與脆弱,特別推薦給那些習慣了快節奏、高壓力生活的人,閱讀這本書可帶來心靈的沉澱。
看見數據後的人生
王定國的「夜深人靜的小說家」收錄了九篇短篇小說,描寫的是台灣社會中許多人既平常卻又不平淡的故事。詹芳書指出,這些故事中隱藏著現代人的孤寂與無助,「即使身邊有家人朋友,心靈的距離卻彷彿隔著萬重山。」這種描述,讓他想起保險業在處理風險與人身保障時,有時卻容易忽略「人性層面」,即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連結。
「我們每天處理的是風險數據,但數據背後是一條條需要被理解、被看見的人生。」他認為,這本小說集恰恰補足了這一點,它不說教,不煽情,卻讓人重新感受到「活著」的意義與份量。
在九篇作品中,詹芳書特別喜愛「斷層」這一篇。「它描寫的是921地震後,一位失去家人與健康的男子,如何在社會斷層中尋找生機。」這位名叫小李的主角,靠看墳維生,又兼差賣盆栽,他穿梭在荒蕪的墓地與台中七期的豪宅區之間,試圖跨越那道無形的「社會斷層」。
他說,這讓他想到,保險業常說「保障每一個人」,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那些站在社會邊緣的人,也能被善待與看見。小李的故事提醒了他,職場上的我們,不應只是追求成果,更應看到每一個人的努力與生存的尊嚴。小說中的那位貴婦住在台中最貴的地段,卻對著玻璃看著街景,感受內心的空洞。「這正是當今社會的寫照,表面光鮮,內心卻失落無依。我們也應該問自己:究竟什麼才是幸福?是高樓大廈,還是心靈的滿足及與人連結的溫度?」
接納傷疤擁抱自己
詹芳書特別強調,王定國的筆觸有一種「無聲的溫度」。這種文字風格,讓小說即便處處寫著傷口與悲傷,卻仍能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溫暖與堅韌。
「這就像我們在保險業常說的—風險不會消失,但人可以學會與它共處。小說裡的角色,也在各自的苦難與難處中找到了活下去的方式。」他相信,這本書能給予現代人一種安靜的力量,讓人在無法逃避的現實中,學會接納傷疤、擁抱自己。
詹芳書誠摯地推薦「夜深人靜的小說家」給每一位努力生活的讀者。「無論你是處在職場的高壓中,還是在人生的轉折點,這本書都能給你片刻的寧靜與反思。」
他認為,即使黑夜漫長,哭泣與孤獨難以言說,但這本書會告訴你:別放棄活著的渴望。瘡疤不會消失,但我們能學會與它共處,並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能擁抱我們的人。「在斷層之中,我們也能找到光」,這是這本書帶給詹芳書的啟示,也是他願意分享給所有讀者的力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