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多久該換家銀行?專家提供衡量指標

WSJ:川普考慮大幅削減對中關稅 某些品項超過一半

成績變差了…後疫情時代 加州公立教育面臨3大挑戰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學生人手一台筆電已是疫後新常態。(美聯社)
學生人手一台筆電已是疫後新常態。(美聯社)

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導致加州公立學校關閉以來已經過了五年,但是遠距上課的後遺症現在仍持續發酵,引發的不好現象包括了學業落差變大,心理病患變多,以及持續曠課的人數愈來愈多。

教育媒體「EdSource」整理出的這類現象主要有:

1.學業與社會化

史丹福大學與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加州多數學校的標準學力測驗成績仍低於疫前,每年級31%的人數學不及格,40%的讀寫不及格。同時,經濟條件愈差的學區,跟不上的比例愈高。

成績只是一個面向,問題更大的是社會化。William C. Overfelt High的校長Vito Chiala說,沒有學校的教育方式,學生的社會化與自律能力更差,甚至較同年紀的晚熟兩到三年。位於東聖荷西的該校,1400名學生多數來自低收的西語裔與越裔家庭。

他說,返校上課的第一年,教學重點都在符合社群生活的禮節與自律,因為他們之前一年多都在社交平台上想什麼說什麼,但現在卻要面對真人了,四年後的現在才開始培養學習耐心。

該校並非特例。「全國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報告指出,2021-22學年,87%的公立學校反映學生的社交情緒發展受限,56%回報學生搗亂、干擾上課的頻率增加。

2.心理健康

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率也高於疫前,遠距學習的孤立環境,過度使用手機與社交平台都是原因。「美國醫學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指出,南加凱瑟醫療集團(Kaiser Permanente)照顧的170萬5至22歲者,2021年憂鬱症的人數較2017年增加六成,焦慮症則增加超過三成。

各個學區的因應方式是利用聯邦經費聘用心理醫生,或是透過Medi-Cal獲得援手。EdSource認為這個做法正確,因為疏離與憂鬱的學生無法專心學習,習慣曠課導致成績不佳;但是加州調低畢業門檻與各科給分方式的作法,則引來教育學者Robin Lake、Paul Hill的批評,認為過於安撫情緒的教學方式,已經偏離了學校的本質。

3.持續曠課

接著就是不把曠課當一回事的心態了。兩位學者Heather Hough與Hedy Chang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當疫情發生後,學校與家長都說性命比上課重要,但當恢復到校上課後,校方與大人卻沒有告訴孩子,學習也很重要。

後果是,恢復上課的第一年,加州持續缺課的比率由疫前的12%,暴增至30%。同時,各族裔也出現落差,亞裔缺課比例11%,白人23%,拉美35%,黑人42.5%,無家可歸或養子女46%。

常態缺課的認定標準是,曠課達到上課日的10%以上。之後雖然降為20%,但還是明顯高於疫前。Heather Hough與Hedy Chang的研究發現,家庭收入也會影響缺課率,來自低收家庭的學生人數最少的學校長期曠課的比率只有2%,但低收家庭學生占比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卻高達72%。

唯一好事:人人有筆電

這大概是疫情留給教育的唯一一件好事了。2020年,加州教育廳發現,占比17%,也就是100萬名學生沒有電腦,可以上網的熱點也只有32萬2000個。

教育廳長瑟蒙德(Tony Thurmond)推動成立的「橋接落差基金」(Bridge the Divide Fund),獲得1840萬美元捐款後,購置了4萬5000台 Chromebook,熱點也達到10萬725個。

決定性的改變來自2021年的聯邦70億美元補助:全美75%以上的學校都能人手一台筆電,80%以上的學校設有高速寬頻,美國的數位落差因為疫情而快速縮小。

加州 疫情 低收

上一則

法廊快報/高等法院法官惹議 遭申訴行為不當

下一則

暴風雪將至 加州積雪量可望追上平均值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