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前或之後進食? 該吃什麼?

有些自稱是運動專家的人在社群媒體上信誓旦旦說,空腹運動可燃燒更多脂肪 ,卻也有營養專家反駁,認為運動時是否空腹,卡路里消耗沒有太大差別。美聯社彙總各方專家意見後報導稱,什麼時候進食、以及該吃什麼最能確保健康?取決於各種不同狀況。
加拿大多倫多營養師蘭格 (Abby Langer) 說,運動前後該不該吃、以及該吃什麼?有不同考量。
情況一:運動前吃適量碳水化合物
食物卡路里就是能量,人體需要能量來運動,但事先吃太多食物會適得其反。
蘭格說,運動會讓血液從胃等器官流向肌肉,吃飽後運動會影響消化,可能導致痙攣、不舒服,富含脂肪、蛋白質或纖維的食物消化時間比碳水化合物更長,影響更大。
因此,建議提前大量吃碳水化合物,等二、三個小時再進行劇烈運動。
假如早上或晚餐前運動,可先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如香蕉加花生醬或優格加水果,運動過後再吃一頓飽飯補充能量。
情況二:運動後吃高蛋白食物
科羅拉多州生理學家奧斯汀(Krista Austin)說, 運動完吃牛排,益處更大,因為這時候牛排的蛋白質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奧斯汀補充,如果要等至少一個小時才吃到一頓完整餐食,最好先吃高蛋白零食抑制食慾,主要是因為,餓過頭了會選擇錯誤飲食。很多人運動後約一小時就非常非常餓,最好不要這樣,應及早察覺並吃一點零食,避免吃太多。
蘭格另破解一常見迷思,運動後幾分鐘喝一杯蛋白質奶昔才能鍊出大肌肉是誤解,持此論點的人覺得,運動時約有一小時「合成代謝窗口」,身體準備修復肌肉,但蘭格解釋,一般人的窗口更長,而且事實上,確保餐餐攝取蛋白質比人們在意的時間表更重要。每餐約需要25到30克蛋白質。
情況三:運動時間拉長也要吃點東西
多數人如果一天吃得夠多,運動時確實不必吃任何東西。但蘭格和奧斯汀說,這是指大約一小時的劇烈運動,假如運動時間拉長,比如馬拉松跑步練習,中途最好吃一些碳水化合物零食。
奧斯汀認為,與其注意進食時間表,倒不如關注吃什麼?吃多少?她建議遵循美國農業部「我的餐盤」(My Plate)指南,確保飲食均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