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人服用安眠藥 新研究:恐增加失能風險

一項新研究顯示,數百萬人服用的安眠藥可能導致將來失能。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臺北醫學大學(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研究員分析五年的數據,發現失眠症狀增加及使用安眠藥與一年後失能風險增加相關。
一個人的失眠症狀每增加一年時間,其在日常生活某方面失能的風險便增加20%。增加服用安眠藥與相似程度的風險也有相關。
失能包括穿衣、進食、上廁所、洗澡等自理能力出現問題。
精神醫學學會(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指出,睡眠不足可能造成許多潛在的後果,最明顯的問題是「疲勞與精力下降、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同時,一些助眠藥物可能導致嗜睡,造成跌倒,尤其是年長者。
然而,該研究顯示失眠和安眠藥都會使失能的可能性增加,幅度類似,表明疲勞對身心健康影響最大。許多研究已經表明失眠可能造成的生理、心理及情緒傷害。
在美國最常見的處方安眠藥包括doxepin、eszopiclone、ramelteon、suvorexant、temazepam、triazolam。
根據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的資訊,美國約30%的成年人有失眠症狀,10%有慢性失眠問題,相當於7000萬至9000萬美國人。
研究人員分析「全國健康與老化趨勢研究」(National Health and Aging Trends Study,NHATS)中6722名參與者的數據,NHATS採集65歲以上聯邦醫療保險計畫(Medicare)受益人的全國樣本。
該研究發表於「Sleep」期刊,第一作者陳拓宇(Tuo-Yu 'Tim' Chen)表示:「作為平均範例,這些數據表明,五年期間一名年長者服用安眠藥的用量從『沒吃過』到『每晚吃』,那麼這名年長者可能出現臨床的嚴重失能。」
「在個人方面,我們無法如此確切地預測風險,但如果一名年長者有長期的睡眠問題或有服用安眠藥,他們非常可能失能。」
根據同一研究團隊先前的研究,安眠藥讓年長者更有可能跌倒。
研究的共同作者布克斯頓(Orfeu Buxton)表示,他們懷疑跌倒是安眠藥與更高失能風險相關的重要原因。
由於失眠和安眠藥物都可能導致失能,研究人員警告,老年人需要安全且有效地管理失眠問題。他們推薦認知行為療法,幫助人識別和修改思考與行為模式,是更安全也同樣有效的失眠治療方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