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場合 不付小費沒錯
通膨讓許多人荷包縮水,Bankrate網站民調發現,六成美國成年人不喜歡小費文化,35%說索取小費的風氣簡直「失控」,禮數專家說,如下五種場合 ,不付小費沒錯。
首先,領薪水的專業服務,如醫生、律師、教師、水管工人和網路技工,不必給小費,號稱「禮節先生」的法利(Thomas Farley)說,給了反而尷尬,甚至惹上賄賂的嫌疑。
其次,櫃台買單人員和遞送餐點給你的人不一樣,櫃台人員靠薪水,不必給小費,送餐到你桌上或家門口的「聯邦基本薪資」工人可不一樣,他們靠小費才能勉強過活。史萬禮節學校(Swann School of Protocol)創辦人史萬(Elaine Swann)說,「有些櫃台人員給你的帳單,在你要刷卡的機器上展示幾成小費,讓你覺得不給都不好意思,其實可以不予理會。」
第三,酒會上的吧檯服務人員,即使在櫃台上放了「小費箱」,按道理也不必客人給小費,因為史萬說,「主辦人可能都已經關照過了,」也就是說,付場地費和吧檯服務費時,已經把小費包括在內。
法利說,客人沒義務給小費沒錯,不過,往小費箱丟進一兩塊錢,可能讓你整晚獲得更佳服務,特別是客人眾多,大家爭相要杯酒、加冰塊的時候,「認可他們的服務,可能就會給你多倒一點酒,多加些冰塊。」
第四,可能「收兩次小費」的地方,例如,髮廊或美甲店,美髮師或美甲師已拿了你的小費,櫃台可能又要,「這種店只是想從你身上多刮些錢出來。」
若不清楚服務人員是否只領基本薪,乾脆直接問服務人員,收費怎麼分帳的,否則就可能像史萬最近在丹佛一家餐廳碰到的情況,付了20%「服務費」又再付20%小費,雖然惠及送餐人員,「我還是對這家餐廳印象很差。」
最後,服務差的,還要小費?免了吧,要給也給少一點,並且讓主管知道何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