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林寺證實住持釋永信涉刑事等罪 多部門聯合調查

林肯中心「上海日」登場 多場演出呈現中西融合的海派藝術

退休後開支 專家:別被4理財迷思綁住了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專家指出,退休後先省吃儉用或是堅守4%法則等都是不正確的迷思,如何事先規劃且心態正確使用退休金才是王道。圖為示意圖。(Pexels)
專家指出,退休後先省吃儉用或是堅守4%法則等都是不正確的迷思,如何事先規劃且心態正確使用退休金才是王道。圖為示意圖。(Pexels)

專家指出,退休後先省吃儉用或是堅守4%法則等都是不正確的迷思,如何事先規劃且心態正確使用退休金才是王道。

據MSN報導,聯準會(Federal Reserve)指出,2022年,65到74歲美國人退休儲蓄帳戶中約有60萬9000元,但中位數儲蓄餘額僅為20萬元,該數字更可能代表典型美國人的退休儲蓄。無論如何,確保儲蓄在退休期間能充分發揮作用以確保錢不會用光是非常重要的,這其中需要發現一些常見的退休花費迷思。以下是四個如果被忽視,可能會有損策略的迷思。

首先第一個迷思就是退休初期應該少花錢。一般認為如果退休初期不注意花費,晚年可能面臨資金枯竭的風險,但如果退休早期過於節儉,就有可能錯過一些無法重來的經歷。因為持平而論,如果65歲退休,相較70多歲或80歲,更適合從事旅行之類的活動。

第二種迷思就是必須堅守4%法則。多年來,金融專家常引用「4%法則」來討論退休支出。該法則指出,如果在退休第一年提取儲蓄的4%並根據通貨膨脹調整未來的提取額度,便可支撐30年的退休生活,但「4%法則」有其問題。首先,它假設退休投資組合在股票和債券平均分配。如果股票投資較多,提取率可以更高,如果主要投資債券,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收入支撐每年4%的提取率。

而且該法則還假設退休開支基本上保持穩定,但其實這並不切實際。值得注意的是「4%法則」提出人班根(William Bengen)自1994年以來已多次調整比率。

第三則是如果晚退休就不必擔心花費。蓋洛普(Gallup)指出,2022年美國的平均退休年齡為61歲,但如果退休年齡更晚,例如66歲以上,民眾可能會認為將可更自由支配儲蓄,不用擔心每年使用多少資金。但人類的預期壽命往往無法預測。因此,仍需仔細考慮支出並與財務顧問合作,設定好一個在現在及未來都合理的提款率。

第四項迷思就是每年的支出會增加。管理退休金時,民眾通常會假設通貨膨脹會讓每年支出增加,但是通貨膨脹並不會每年都上升,因此如果沒有必要,不應自動增加支出,反而應當關注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費用,並善用滿足基本需求不需要花費支出太多的時候。這樣做便可以提供更多的靈活空間,方便未來提高支出或將資金分配用於提高生活品質的一次性開銷,例如改造住宅等用途。

退休金

上一則

西南航空與冰島航空結盟 明年遊歐選擇更多了

下一則

超誇張…第4季「艾蜜莉在巴黎」 10集置入行銷37品牌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