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山」背後 有雕塑家未完成的雄圖夢想
![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上巨大的總統頭像是美國歷史的象徵。Image by Pexels from Pixabay](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5/01/23/3136080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上巨大的總統頭像是美國歷史的象徵,但許多美國人可能不知道,坐落在南達科他州黑山(Black Hills)山區頂上的,只是雕塑家博格勒姆(Gutzon Borglum)原始構想的一部分。
每日郵報報導,在華盛頓、傑佛遜、林肯與羅斯福總統60英尺高的岩石頭像背後,隱藏著一個雄圖未竟、夢想未成的故事;博格勒姆最初對紀念碑的願景遠比今日的四個標誌性頭像更宏大、更複雜、更大膽。
1923年,南達科他州歷史學家羅賓森(Doane Robinson)構思在猶他州峽谷地國家公園被稱為「針群」(The Needles)的高聳花崗岩尖峰上,雕刻從原住民婦女薩卡加維亞(Sacagawea)到水牛比爾(Buffalo Bill Cody)等西部開拓史上的英雄人物形象。
但博格勒姆有著不同的夢想,他拒絕了羅賓森的提議,認為那是「錯置的圖騰柱」。相反的,博格勒姆認為拉什莫爾山像一幅畫布,可在上面刻下象徵國家認同、且可流傳久遠的故事。
他最初的計畫是雕刻一座延伸的紀念碑,除展示四位總統的完整身軀,再配以高達120英尺的高聳石碑,記載美國從獨立宣言到從法國人手中購買路易斯安納的里程碑。博格勒姆稱,美國將沿著這條天際線前進,並希望這座紀念碑可媲美埃及金字塔。
雕刻工程於1927年開始,不但是項大膽又具挑戰性的壯舉,且十分危險。工匠們需綁著安全帶、高吊在峭壁上,用炸藥與錘子「將歷史雕刻在石頭上」。
他們所面對的挑戰,不僅是不穩定的花崗岩,還有即將爆發的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
每位總統呈現從頭至腰部的原始雕刻計畫,很快就在飽受挫折的壓力下崩潰;在岩石碎裂四散下,不得不重新設計。
華盛頓最先完成,並於1930年7月4日揭幕;但當傑佛遜最初的頭像被發現是安放在不合適的花崗岩上時,他的臉被炸平,並在另一面重新雕刻。林肯的頭像取代了博格勒姆計畫中的美國歷史石碑。
每一次的調整、重置與妥協,都一步步「侵蝕」博格勒姆的偉大願景。偉岸的總統身軀是博格勒姆最初構想的核心,但隨著資金減少與戰爭迫近,不得不放棄了。
博格勒姆將注意力轉移到一個密室:檔案大廳(Hall of Records)。這個隱蔽的地下室計畫建在林肯頭像後方,旨在為後代保存美國最神聖的文件與藝術品,有如未來文明的歷史保險庫。但隨著資金耗盡,國會下令將工作重心僅放在頭部。
直到1998年,博格勒姆的這個夢想才得以實現。大廳的入口處安置了一個鈦金屬保險庫,裡面存放著歷史文件與檔案,向雕塑家不屈不撓的雄心壯志致敬。
14年後,拉什莫爾山於1941年10月31日宣告「完工」,博格勒姆已於同年3月過世。
隨著歷史的發展,大眾對拉什莫爾山的看法也在改變。一度是大膽、先進的紀念碑,捕捉了美國從建國至今的象徵;今日,幾乎沒有遊客意識到他們眼前所見的巨大頭像,其實只是博格勒姆宏圖的一部分。
儘管當初曾面臨種種挑戰,拉什莫爾山仍然是堅韌與藝術的具體證明。每年有近300萬名遊客湧入這座也被稱為「美國總統山」的勝地。
它的存在也激發了其他雄心勃勃的計畫,懷俄明州議員哈許曼(Steve Harshman)建議建立一座類似的紀念碑,以美國歷史人物為主題,包括美洲原住民領袖,並在2026年「獨立宣言」250周年時完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