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財長貝森特:美中談判未來幾周有望取得「重大進展」

川普擬課100%電影關稅 BBC曝全球衝擊

冰封記憶/峽灣漂垃圾 塑膠微粒降落冰原

北極圈漂流垃圾學會展示在格陵蘭離島撿到的海漂垃圾。(記者余承翰/攝影)
北極圈漂流垃圾學會展示在格陵蘭離島撿到的海漂垃圾。(記者余承翰/攝影)

格陵蘭大海上滿是荒島峽灣,我們的遊艇不斷回繞尋找著淺灘,直到船長終於發現一處適合臨停的縫隙。他果決指揮學者群,「快從船頭跳上岸」。只見眾學者沿低窪處登陸,他們的目標是蒐集海漂垃圾。

格陵蘭氣候多變,巨浪與狂風總把垃圾捲出海邊掩埋場。據政府統計,這座世界最大島嶼每年的人為垃圾量,已超過全島焚化爐處理上限三成。

「前幾年我們發現,塑膠微粒已隨冰雪降落在格陵蘭冰原上」。奧胡斯大學生態科學系高級研究員雅各‧斯特蘭德說,凍結的垃圾將伴隨冰層融解流入海洋。他也擔心洋流因淡水大量湧入改變走向,導致更多垃圾累積在格陵蘭沿岸。

雅各集結格陵蘭、冰島、挪威、加拿大等極圈國家20餘名學者,實地蒐集垃圾、分析其成分和來源。他強調,氣候變遷與海漂垃圾並非單一國家的危機,「尤其在北極圈,我們需要召集多國合作」。

漁網、浮球、保麗龍、寶特瓶、雨鞋,學者群當天徒手回收上百公斤垃圾。雅各帶領學生解剖近日取得的海鳥標本,六隻暴雪鸌體內全都找出了塑膠微粒。另一位挪威學者比對數據發現,當格陵蘭海域溫度愈高、愈多浮冰融化,流入大海的塑膠微粒數量的確愈多。

一生靠老天爺吃飯的59歲船長揚‧班尼曼親眼看著漂在峽灣中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他帶著...
一生靠老天爺吃飯的59歲船長揚‧班尼曼親眼看著漂在峽灣中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他帶著全家親友「出海捕垃圾」,一捕成了當地紅人。(記者許詩愷/攝影)

一生靠老天爺吃飯的59歲船長揚‧班尼曼親眼看著漂在峽灣中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他帶著全家親友「出海捕垃圾」,一捕成了當地紅人。五年間,班尼曼蒐集垃圾量已破一噸,大半是漁網與繩索碎片。

在格陵蘭丟垃圾不必分類,因為當地沒有回收工廠。

格陵蘭政府正在西西穆特、努克興建兩座新型焚化場,盼減少海漂垃圾,同時發展焚化發電。

「氣候變遷和海洋汙染,就是我們的親身經歷。」如今有許多民眾主動淨灘,還喚得政府重視。面對正在解凍中的格陵蘭,班尼曼未曾氣餒。

【解凍格陵蘭】專題報導

➤全系列文章:https://bit.ly/3Co0j1f

➤多媒體報導:https://bit.ly/3Rdp0RS

➤影音全記錄:https://udn.com/news/story/7314/6644552

➤「極地直擊隊」活動網站:https://bit.ly/3SyvbkI

格陵蘭 氣候變遷 冰島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