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受訪被問尋求第3任?川普:我不是在開玩笑

川普:若伊朗不達成核協議 將遭轟炸

專家建議:做到這6件事 增加小孩學習意願

聽新聞
test
0:00 /0:00
教育專家談鼓勵小孩學習的六個方法。(美聯社)
教育專家談鼓勵小孩學習的六個方法。(美聯社)

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對全美3年級至12年級6萬5000名學生的調查發現:75%的3年級學生喜歡上學;只有25%的10年級學生喜歡上課,然而他們家長卻有高達65%,以為小孩喜歡上學。

「Discovery Education」委託「Harris Poll」進行的調查則發現,近半教師都認為,2024年的學童比起2019年的更不專心。NBCLA指出,新冠疫情當然是最大原因,但是家長的投入可以逆轉趨勢。

兒童教育新書「The Disengaged Teen」的作者之一Jenny Anderson說,除了探討小孩為何越來越不喜歡上學,還有學生自己與父母對上學開不開心的認知為何落差那麼大?另一名作者Rebecca Winthrop則說,家長可以積極鼓勵孩子,並幫他們找出適合的學習方法,而不要只會念叨。

整理兩人與其他教育專家的看法,家長可以用以下六個方法,增加小孩的學習意願:

小孩自己決定、自己承擔後果

舉例來說,與其由家長強制小孩何時做功課,不如讓小孩自己決定何時做,但是結果一定是要能準時交。這種程度的自主,可以讓小孩更有信心、能做更好的決定,家長的角色只是在碰到難關時提供協助。

不要讓小孩以「我就是不是那塊料」當藉口

很多小孩碰到學習難關時會說,「我就不會數學」、「我不是科學家的料」,但家長與其認同,不如協助培養小孩的「發展心態」,認為所有能力都是能夠發展、學習的。

尋找線索與老師合作

雖然有很多高年級小孩不喜歡上課,但背後一定有原因,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合力,說明學習A可以幫助達成B的道理。假設小孩喜歡玩game,方法之一或許是展現,做出一套遊戲,其實需要藝術、數學、電腦等等能力,因為小孩可能只是看到表象,而不知道背後道理。

小孩回到家 先別問地雷問題

很多家長看到小孩下課,最先問的可能是,為何生物成績變差。但專家說,與其這樣,不如先問小孩今天碰到什麼好事,開不開心,然後再視情況問些頭痛的問題,問的方式可以是「如果你有什麼想跟我說的,或是需要我幫忙的,可以跟我講」。

撥出時間與小孩認真對話

很多家長只是隨口問問,今天怎麼樣啊?但專家的建議是,撥出時間和小孩聊聊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比如那些課好玩,那些課不喜歡。這不是要當直升機家長,事事過問、樣樣監督,而是透過誠懇對話,瞭解孩子、營造信任感。同時也能建立小孩的自信與自我覺察能力。

分享自己的錯誤

作者Jenny Anderson曾經是紐約時報的記者,她犯過最大的錯就是害當天的報紙必須換版重印。她說,當時人仰馬翻,她則是彷彿天塌了。但她跟小孩說,大家都會犯錯,但是既然是自己的錯,就算再丟臉也要坦白,人生才能繼續下去。

紐約時報 疫情

上一則

流感季還沒完 現在打疫苗不嫌晚

下一則

北加內華達縣同意房屋長輪子 但400平方呎仍要20萬元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