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電腦斷層掃描增加罹癌機率

舊金山加大(UCSF)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的危害比先前認知的更大,美國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約有5%是由CT Scan造成的。這項發現令醫學界震撼。
舊金山紀事報報導,14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CT掃描(電腦斷層掃描)使患者暴露於電離輻射 (ionizing radiation),是已知的致癌物(carcinogen),在致癌風險方面的與飲酒和肥胖的份量相當。
CT(computed tomography)掃描是一種廣泛用於診斷疾病的醫學影像技術。UCSF放射科醫生和流行病學教授、報告主筆史密斯-賓德曼醫師(Dr. Rebecca Smith-Bindman)說,雖然一次 CT 掃描導致輻射誘發癌症的風險很低,但由於克羅恩病(Crohns)等慢性疾病而頻繁接受 CT 檢查的人應該意識到這種檢查的風險。
她又說:「我們的目標不是嚇唬患者,而是幫助他們理解,每次建議進行 CT 檢查時,他們需要考慮什麼。我現在真的需要做這個檢查嗎?或許我可以推遲這個檢查?」
根據 2023 年對 6000 萬名患者進行的 9300 萬次 CT 檢查,預計未來將有 10萬3000 例癌症發生,比先前研究結果高出三到四倍。與先前的分析相比,這項研究包含了有關掃描類型以及掃描中使用的輻射劑量等更詳細數據。
CT 檢查是評估多種情況的重要工具,包括評估患者在車禍和跌倒後是否需要緊急手術,以及檢查某些癌症治療是否有效。但史密斯-賓德曼醫師表示,這項技術在其他情況下被過度使用,例如當患者的栓塞風險相當低,但卻用它來診斷疑似肺栓塞或肺部血栓。
研究人員表示,自 2007 年以來CT 的使用率增加了約 30%,這導致預計未來癌症數量大幅增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