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國大選 何時能知道是川普或賀錦麗勝選?

決戰州選務官員憂心暴力發生 提前做好準備

養生/認知行為治療 擺脫慢性失眠

心悸、肌肉痠痛、呼吸困難、睡眠障礙,都是典型焦慮症狀。(取自pexels)
心悸、肌肉痠痛、呼吸困難、睡眠障礙,都是典型焦慮症狀。(取自pexels)

「醫師,我已經好幾天睡不好了,一下夜咳、一下鼻塞,反反覆覆無法一覺到天亮,是不是得了長新冠?」心理師說,疫情造成恐懼情緒,不少確診者康復一段時間後,會有呼吸道症狀,很擔心體內是否殘留病毒。

台灣林口長庚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黃彥霖表示,不少人因為胸悶、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症狀而急著求醫,擔心長新冠找上門,其實心悸、肌肉痠痛、呼吸困難、睡眠障礙都是典型的焦慮症狀。尤其在睡眠困擾方面,民眾常反映輾轉難眠、睡眠中斷、睡眠品質下降、晚上睡不好導致白天嗜睡等。

適度焦慮能提醒自己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過度恐慌反而會出現身體不適,若有鼻塞過敏、緊張型頭痛等症狀,容易因為緊張加重生理症狀。黃彥霖強調,壓力大、作息亂,都是導致失眠原因,若有自律神經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者,睡眠受干擾會更嚴重。

黃彥霖分享失眠障礙的治療原則,急性失眠可使用短期藥物,超過3個月的慢性失眠可進行非藥物的「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透過了解新冠肺炎、癒後復原養生的「認知」,嘗試睡前閱讀、音樂紓壓、呼吸冥想等方式,可讓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放鬆,一步一步解除壓力源。

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協助民眾重新建立睡眠規律,除了睡前放鬆,增加白天的運動量、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鼓勵自律並徹底執行。 

失眠 社交距離 疫情

上一則

人與書/「小荳荳2」 黑柳徹子為烏童書寫希望

下一則

移民專頁/入籍申請 通常需要7到9個月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