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黃曉明又快當爸了?消失一個月的女友挺大孕肚現身

「睡眠呼吸中止症」有藥醫了 FDA擴大減肥藥Zepbound使用範圍

紐約客談/提高共情能力 華裔就能更團結

在剛過去的教育政策小組聽證會上,拿捏著特殊高中考試命脈的投票結果,引得不少華裔民眾現身發言,足以說明某些議題始終是可以團結華人的;然而回顧過去關乎亞裔、華裔權益的集會,似乎都很難出現會引發大多數華裔都重視的「共情」畫面,華人在意的議題仍具有選擇性,導致爭權路上的力量總是無法最大化。

以SHSAT為例,自前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2018年提出改革以來,已成為團結華人家庭的頭等議題;除了像反針對亞裔暴力、梁彼得事件等較為特殊罕有的例子外,為教育維權算得上是極少數華裔家長會一直參與的行動,且當中大部人都能達成一定共識。

這些給在美華人形成阻礙的力量,帶來的一線希望則是促使華人更團結,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當前被激發出來的華人還是不夠;從教育聽證會上便可看出,出來示威的、講話的始終跟過去是同一批人。

單看布碌崙華社,不同社區的華人所關心的議題就已經有落差,居住在日落公園的華人或許對反對86街遊民所並不上心,班森賀華人可能並不在意8大道的街道髒亂;然而,當政府推出不利華人的政策時,往往是沒有差別對待的,今天落實在某一社區的事,往後也可能發生在另一個社區身上。

正如社區領袖所言,要引發華人共情的能力,首先需要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只有用教育啟蒙和普及了價值觀,華人才能不拘泥與局限在某一個議題上,而是起到大量、不停參與的作用,也讓華人的團結力量最大化;今後如何更好地刺激華人民眾的參與,將是社區領袖、組織、民選官員應深思考量的問題。

華人 華裔 亞裔

上一則

冬日彩燈之旅 光影交織點亮紐約夜空

下一則

參選華埠市議員 諾永信:社區需要能解決問題的民代

➤➤➤ 市政、民生、交通、安全、教育…關注大蘋果的熱門新聞,探討華人社區焦點話題,分享在地記者的觀察和看法,歡迎收聽「紐約客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