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恐逼澤倫斯基簽「礦產協議」 才軍援或促和談

美國隊長必須死?「哪吒2」掀中國民族自豪 喊抵制漫威

紐約客談/遊民所困境 誰能給出建設性解方?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圖為布碌崙(布魯克林)86街2501號遊民所示威現場。(記者馬璿/攝影)
圖為布碌崙(布魯克林)86街2501號遊民所示威現場。(記者馬璿/攝影)

紐約市自2000年代房價飆漲後,遊民問題日益嚴重,新冠疫情不只加劇了此情況,在2022年移民潮壓力下,資源本已有限的系統更進一步背負沉重負擔。雖然遊民所與庇護所功能相似,皆為有需要者提供臨時住所,幫助弱勢族群在過渡期能擁有棲身之所,但兩者服務目標和資金來源有所不同,所帶來的問題也有所差異。

▼收聽「紐約客談」:

庇護所主要由聯邦資金支持,保障來自其他國家,因戰爭、迫害或經濟困難被迫離開家園的無證客,並協助他們完成法律程序;而遊民所則服務無家可歸的本地居民,目的是幫助他們恢復獨立生活。然而,現實情況卻不盡理想。

根據市府數據顯示,目前約有7萬名無家者在遊民所流動,這還不包括未進入系統的黑數。儘管遊民所提供臨時住所,但設施簡陋、安檢不嚴,逐漸成為犯罪與毒品溫床,部分遊民甚至寧願露宿街頭也不願入住遊民所,只怕所剩無幾的財物被竊或人身安全受威脅。且遊民所的服務主要集中在基本需求上,缺乏足夠的心理健康支持與技能訓練,根本無法有效幫助遊民長期穩定生活。

而從市民角度來看,治安惡化、數十億的高額支出與經濟活動的停擺,使得遊民所成為「嫌惡設施」,既破壞社區治安,又導致房價下跌。從華埠和布碌崙(布魯克林)居民持續抗議遊民所的設址,對他們來說,辛苦賺錢、跟著正規移民系統走,好不容易實現美國夢,納稅金卻被用於支持這些設施,還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家人安危,不反感也難。

尤其遊民所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更全面的支持體系並結合心理健康與職業培訓,才有可能真正幫助到無家可歸者重建生活。接下來將迎來市長與市議員選舉潮,如何應對遊民所的挑戰如今成為政治人物頭號目標,但究竟誰能給出較有建設性的解方,就有賴市民們睜大雙眼仔細檢視了。

遊民 心理健康 庇護

上一則

地鐵站加裝尖刺防逃票 乘客:浪費錢

下一則

紐約20年來老齡人口猛增53% 亞裔增逾一倍

➤➤➤ 市政、民生、交通、安全、教育…關注大蘋果的熱門新聞,探討華人社區焦點話題,分享在地記者的觀察和看法,歡迎收聽「紐約客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