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洛縣家得寶10多臨時工被捕 目擊者哭:只為養活家庭

一洲焦點/對中關稅新進展、烏戰協議暫緩、川普vs.媒體

紐約客談/入敏感場所驅趕 破壞民眾對政府信任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圖為移民探員在紐約市布朗士區逮捕一名遭到遞解的無證客。(美聯社)
圖為移民探員在紐約市布朗士區逮捕一名遭到遞解的無證客。(美聯社)

近期因應川普政府政策,移民局針對非法移民的執法,恐怕會逐漸蔓延到教堂、醫院與學校等敏感場所。雖支持者認為該舉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必要措施,但也有不少公校教師或是牧師擔憂,這樣大刀闊斧的舉動,是否罔顧人道主義,太過冷酷無情。

▼收聽「紐約客談」:

敏感場所之所以有特殊性,是因為該場所具有讓人感受到安全感、遠離恐懼的作用。教堂庇護信仰,學校讓孩子得以受教,醫院更是拯救生命的最後防線,對醫療從業人員來說,醫院只有病人、沒有犯人。所以當執法人員闖入這些場所,無疑會讓許多人失去對安全的基本信任,甚至讓需要幫助的群體因此遠離公共服務。人們哭喊著不要把我帶離我的家人,這樣的畫面是否符合我們對「公平與正義」的期待?

尤其許多無證移民來自中南美洲,美國多年來在經濟、政治等不同層面,對這些本就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的人,施以高壓手段,掠奪當地的資源,又怎能怪他們不擇手段來到美國。雖犯罪者的罪行不可因此被抹滅,但一刀切的後果便是犧牲許多從未犯罪,只想追求更好生活的普通人。

驅逐非法移民並非不可行,也並非所有反對者都否認移民執法的正當性,但問題的核心在於方法是否過於極端。突襲敏感場所的行動或許能帶來短期的執法「成績」,但長期來看,這種做法可能會破壞社會凝聚力,讓更多人對政府的信任瓦解。

川普政府強調「法律就是法律」,但法律並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條文,更需要考量執行過程中,對人性的尊重與社會價值的平衡。如果為了短期的驅逐效率,而讓數百萬移民感到被污名化甚至恐懼,是否會讓整個國家變得更加分裂?是否會有心懷怨恨的人因此報復社會?這些後果都會透過時間漸漸發酵。

非法移民 川普 公校

上一則

安裝測速攝像頭地區 超速減94%

下一則

佛光山紐約道場迎新春 多樣活動歡迎民眾參與

➤➤➤ 市政、民生、交通、安全、教育…關注大蘋果的熱門新聞,探討華人社區焦點話題,分享在地記者的觀察和看法,歡迎收聽「紐約客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