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普亭宣布與烏克蘭休戰 直至下周一

Nvidia不只H20晶片被禁 傳5090D也停供中國

紐約客談/保障老年人居住權 應從人性出發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孫有才自1992年起便居住在現址公寓,生活簡樸、晚年孤身一人。(記者高雲兒╱攝影)
孫有才自1992年起便居住在現址公寓,生活簡樸、晚年孤身一人。(記者高雲兒╱攝影)

近日,州議員劉醇逸拜訪了一位99歲的華裔牧師,他如今因健康狀況不佳,需要兩位護工輪流照護,卻不幸遭遇了其所居住的合作公寓大樓管理委員會的指控:「非法轉租」,並每月被處以2000元的罰款,至今已累積超過5萬元。想想此事發生的源頭,倒是頗值得人深思。

▼收聽「紐約客談」:

紐約市,合作公寓大樓管理委員會擁有廣泛的權力,負責規範住戶的行為、審核住戶的要求,甚至處分違規行為。這樣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社區秩序,然而,當這些權力被用來對付最脆弱的社群成員時,人們是否應該反思其真正的目標?

尤其是在高齡或身心障礙住戶的情況下,法律應該要求管理公司進行「合理調整」,以確保住戶不因身體健康問題而受到不公平對待。根據「公平住房法」與紐約州人權法,若住戶因健康原因需要聘請看護,合作公寓有義務提供合理的配合,而非僅依賴硬性規章。對於這位華裔牧師而言,護工的存在並非為了謀取租金利益,而是為了讓這位老人能夠在家中安度晚年,避免重回療養院的困境。

然而,現實卻讓人遺憾。孫牧師因為需要照護而被處以罰款,並且這筆罰款的金額已經攀升至數萬元。當罰款條文變成對老年人的懲罰工具時,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規章制度到底是否沒有任何轉圜空間?

在民代的介入調解,或許能夠使此事成為一個契機,促使立法機構對此類情況進行反思,必要時進行立法改革,限制管理公司在特殊情況下的處罰權限。畢竟,真正的公平,不應只存在於紙面上的規章條文,更應該體現在對每一個人的基本尊嚴的保障上。

華裔 租金 紐約市

上一則

華航北美航線春季限時優惠 機票七五折起暢遊亞洲

下一則

涉布碌崙班森賀家暴案華男 有躁鬱症和精神分裂

➤➤➤ 市政、民生、交通、安全、教育…關注大蘋果的熱門新聞,探討華人社區焦點話題,分享在地記者的觀察和看法,歡迎收聽「紐約客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