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美台互動仍保持「擦邊球」 川普尚未出招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出缺未補,川普總統的國安官員在就職典禮前後與台方代表私下見面,既反映川普政府的非典型領導風格,也反映了美台互動的慣例,以及美中台關係的敏感。
川普上台後,急欲以「美國優先」與利益來定義各項對外關係與政策,包含美中關係;台灣議題並未成為川普放大鏡的聚光點。
政治任命的AIT主席羅森柏格隨拜登政府一起下台,川普政府還沒決定好新主席人選,過去幾個月來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點,與多數政治任命職務目前都是官員代理的狀態一致,不能拿來推斷台美關係的品質。
另一方面,台灣立法院長韓國瑜率慶賀團訪美期間,與新國防部長赫塞斯短暫互動,算上與新任國務卿魯比歐緣慳一面,拿到這兩場活動的門票都必須給外交第一線人員肯定。
魯比歐也好,赫塞斯也罷,當他們有機會與台灣代表互動,都還未走馬上任,還不具備正式的官員身分;與2020年初,時任準副總統賴清德到華府參加國家祈禱早餐會,與時任川普總統等一眾美國官員同場與會一樣,都是在美台非官方關係的架構下的「擦邊球」。
從目前顯示的訊息來看,川普並未對美台互動採取新作法,也沒有刻意打壓或淡化與台灣的往來,台方官員在建立對華府溝通管道時,預料將維持一貫低調原則。
必須更加謹慎的是,川普交易性格強且急著在各項領域達成暫時性成果,以回應支持者的期待;接下來的川普不是沒有機會打「台灣牌」,或要求與台灣交易,屆時賴清德政府要如何應對,是台美關係更是台美中關係的重重考驗。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