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選擇重手報復美關稅? 學者分析:可一箭三鵰

中國出手反擊川普政府對等關稅,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台灣中華經濟院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表示,北京此舉可以達到安撫內部、有籌碼在川習會上談判,以及將經濟差甩鍋給美國三大目的。
川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川習會」可能因川普的「對等關稅」而延遲。中央社報導,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中美元首肯定不會在美方壓力下會晤,要「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王國臣指出,北京一定會採取對等報復的做法,才能對內部尤其是反美的聲音有交代;其次,才有籌碼在川習會中提出;最後則是透過民族主義,可以把經濟不好的責任甩鍋給美國。
中國官媒央視旗下評論專欄「玉淵譚天」發文批,美國「自絕於全球自由貿易之外」。台灣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亦稱,預計各國與各區域貿易會加強,進而出現「全球貿易減美國」現象,推測今年包含中國加入CPTPP、中歐投資協定死灰復燃、中日韓自由貿易談判等議題會出現或加速。
王國臣認為,中國對美國課對等關稅,的確會使美國所有商品成本墊高,美國民眾得要付出更高代價,他認為,各國出自於自身利益,既然不喜歡美國,也不見得也會靠向中國,連法國總統馬克宏都出面呼籲,歐洲企業暫停在美國的投資計畫,這代表未來民主陣營會分裂成美國、歐洲兩個系統。
至於中國能否在今年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王國臣表示,CPTPP向來對中國補貼國企等議題很有意見。至於中歐投資協定爭執焦點一直在新疆人權問題,都是有很大的門檻需要跨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