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百歲逝世/美中建交 最重要政績 祕密聯繫鄧小平 連國務院都瞞
以100歲高齡過世的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於1977年至1981年出任第39任總統,在任內美中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被認為是其白宮歲月中最重要的歷史貢獻之一。但也因為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使他在海峽兩岸人民的定位並不相同。
美國之音(VOA)報導,卡特的中國緣可以追溯到他的叔叔戈登和基督教傳教士。戈登在美國海軍服役期間曾在中國駐紮過一段時間,期間常常給卡特寄一些明信片。成年後卡特自己也曾作為美國潛艇部隊的水手在1940年代末時在青島駐紮了一段時間。
病重前 每年都去中國
身為民主黨總統的卡特雖在總統任期內完成了美中建交,但他任內不曾以總統身分訪中,離開白宮後他當年即訪問了中國。此後,在2015年卡特因癌症病重之前他幾乎每一年都要去中國。
共和黨執政時代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和前總統尼克森的中國之行,美中關係開始破冰。民主黨的卡特入主白宮時,已距季辛吉秘密訪中已有七年之久,在卡特入主白宮之前,兩國幾乎沒有任何即將建交的跡象。
卡特上任後不久便做出決定,要在其任期內跨出這歷史性的一步,完成與中國關係正常化。
美國之音報導,為了確保不至驚動國會等方面的強烈反彈,導致功虧一簣,卡特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跟中國當時實際上的領導人鄧小平取得聯繫,甚至連國務院都被蒙在鼓裡。
「由於國務院不可避免地洩密,除了直接從白宮收發之外,我從未允許過其他通信,」卡特後來回憶說,「我和鄧在12月中旬同時宣布,我們達成協議,1979年1月1日建交。
2問題 當年美中不相讓
美國之音分析,台灣問題今天是美中兩國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當年亦然。當時雙方在以下兩個關鍵問題上一直互不相讓,卡特要中國承諾只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而中國則堅稱這是內政,毫無妥協的餘地。此外,卡特堅持在關係正常化後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中國堅決反對。這兩個問題在最後的聯合聲明沒有觸及。
聯合聲明中繞不過去的是美國是否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官方後來透露的文件顯示,直到建交前的一晚,中國外交部英文司的辦公室裡還在燈火通明,研究「承認」一詞的中英文表述。
在美中建交公報中文中,有兩處用到了「承認」一詞,一處是「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另一處是「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美方英文版裡是兩個不同的單字,recognize和acknowledges,中方雖解讀為「承認」之意,但美國及台灣都強調這代表美國只是「認知」。
尼克森總統的美方翻譯傅立民(Charles Freeman)曾透露,當年季辛吉和周恩來談判的時候雙方也是僵在台灣問題上,最後美方選了一個「acknowledge」這個詞,意思不過是我們聽到了你們說的了。傅立民說,當時周恩來對此完全心知肚明。
卡特總統延續了「acknowledge」一詞,致使兩國可以跨出這歷史性的一步。
「在我們宣布(建交)兩天後,鄧小平就提出了『改革開放』的計畫,」卡特在2009年說,「這兩個事件的影響在過去的30年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1月,在美中建交40周年之際,卡特在接受美國之音特約撰稿人格萊塔·範·薩斯特倫的專訪時說,「我認為我在白宮期間完成的最有長遠意義的重要成果就是和中國的外交關係正常化。」
卡特的另一個紀錄是「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這項立法為美中、美台關係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基石,為後來時至今日的一系列的美台關係奠定基礎,其中包括美台非官方關係、對台軍售、出兵協防颱灣、以及戰略模糊等等。
「台灣關係法」在美國遠高於中國推崇備至的三個公報,在相當程度上開創了美國以國會立法的形式參與治理美中關係。
以懸殊票數擊敗卡特連任的雷根總統,一直對卡特與中國建交提出強烈批評。雷根與中國簽有「八一七聯合公報」,但隨後又提出了對台灣的「六項保證」。為了強調雷根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不久前,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選擇在加州的雷根總統圖書館會晤了台灣總統蔡英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