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卡特輸給新保守主義 造就今日川普
1976年,美國民眾對華府腐敗的政治風氣絕望,將喬治亞州州長卡特送進白宮,讓中華民國遭遇空前外交危機。卡特與北京關係正常化、與台北斷交,挑動世界局勢。在冷戰氛圍下,從尼克森、福特到卡特,共和黨與民主黨都拉攏北京來對抗蘇聯,「美國利益至上」讓大家見識到國際社會絕無情義可言。
卡特勝選背景,是在美國越戰失利及水門案、副總統安格紐貪腐等事件後;當時,美國人民無法信任華府傳統政客,因此選擇了海軍官校出身、讓人覺得親切信賴的虔誠基督教徒卡特。雖然,卡特家族親民作風讓民眾為之耳目一新,但他的表現卻讓人民失望,成了二戰後第一位連任失敗的美國總統。
卡特任內致力穩定中東情勢,促成以埃和解的大衛營協定是外交空前創舉,將巴拿馬運河交還給巴拿馬政府則緩解外界對美國殖民主義的批評,他想創造更多外交成績來掩飾內政混亂,在白宮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推波助瀾下,放棄台北轉而與北京建交,傷害了中華民國對美國的信賴,「白宮利益至上,人權外交不適用人權紀錄不佳的北京」。
卡特放棄台灣是在美國利益優先下的決策,他因擔心外在政治干擾而瞞著國會偷偷搞,反激起國會對白宮不滿,又讓人回想過往白宮許多政治舞弊,外交失利的台灣,反在這場已敗陣的外交戰場上,贏得美國會兩黨議員支持,獲得了台灣關係法。
卡特四年任期,剛好處在1960年代狂飆混亂逐漸轉換到安逸奢糜的1980年代,但他除了牧師般的說教,並未能感受社會潮流轉變,無法拿出有效的內政治理,這讓美國新保守主義利用各種道德與政治的議題撕裂社會,造就雷根在總統選舉大勝,也讓新保守主義在美國興盛了40年,造就了川普這樣的政治人物。
當年台灣無人不咒罵卡特,事過境遷,我們該警惕的是卡特未能察知新保守主義崛起,這種極端政治風潮曾是美國民主社會的暗流,如今卻成了主流,這不僅是美國民主的災難,更是國際社會的重大危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