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軍購不再代表安全保證?川普、澤倫斯基吵架 美國軍工業成輸家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爆發的爭執,後續效應仍在發酵。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專欄作家發文以「川普如何殺死美國軍工業」為題,提到美國國防類股暴跌,歐洲國防股大漲。市場已從那場爭執得出結論:歐洲勢必投入更多錢強化自身國防,因為安全保證不再是購買美國武器的有力理由,反而恐成為被川普要脅的把柄。
作者布勞(Elizabeth Braw)指出,自從川普1月就職以來,美國六大軍工企業股價平均下跌4%。另一方面,金融時報2月25日報導,包括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等歐洲最大軍工集團的股價,同期飆漲近40%。川普與澤倫斯基上周五白宮會面後,德、法、義等國軍工企業股價截至3日大漲超過10%。
歐洲開始認真考慮扛起自身防務,一部分是為了回應川普要求,另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無法再視美國為後盾。當外國政府向美國採購武器,美國政府對於買家如何使用這些武器有發言權。如今,歐洲買家必須考量華府禁用美製武器對抗俄羅斯的風險。因此,市場預期歐洲武器製造商在未來數月乃至數年將獲得豐厚利潤,就不令人意外了。
川普突然改變政策,疏遠西方盟友與烏克蘭,還產生一個更根本的意外後果:支撐美國武器出口的安全保證變得毫無價值。這是因為各國在向美國軍購時,除了武器本身,更重要的就是買一份美方的安全保證。
現代武器需要不斷更新軟體,意味著買家需要完全確定美國會繼續提供「售後服務」。但現在川普公開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站在同一邊,可能下令阻擋軟體更新來傷害盟友。光是這點就足以令那些有意向美軍購的國家三思。
如果美國軍工業無法將武器賣給親密盟友,那還可以賣給誰?布勞指出,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與以色列依然很感興趣,但其中一些國家可能也會擔心美國對盟友說變就變的態度。無論如何,他們不太可能在已經大量購買的基礎上繼續加購。
布勞說,傷害美國備受敬畏的軍工複合體幾乎可以肯定不是川普所預料的後果,但是傷害已經造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