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 將面臨美對等關稅的考驗

彭博資訊報導,總統川普將實施對等關稅,令亞洲幾十年來採取的「出口導向」經濟成長模式面臨嚴峻挑戰,也使亞洲各國領導人面臨艱難的抉擇。
川普及官員們一直以中國為目標,且已對中國產品加徵20%關稅,但美國同時也點名越南、南韓、日本及印度等亞洲國家,指各國對美國產品實施高關稅,或是持續擁有鉅額貿易順差。
財長貝森特日前曾表示,4月2日開始的「對等」關稅將以「骯髒15國」為目標;貝森特雖未明指那些國家,但亞洲有九個經濟體都對美國擁有龐大順差,因此「對等式」關稅對亞洲出口國的打擊可能特別嚴重。
從川普就任以來,亞洲出口國便與墨西哥、加拿大及歐盟同樣為川普針對的目標。美國對全球鋼、鋁產品課徵25%關稅,將重傷亞洲鋼、鋁生產者,因為全球十大對美輸出鋼、鋁的國家中,有六個都在亞洲;另外美國將從4月2日起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也將打擊南韓現代及日本豐田等汽車製造業者的獲利。
美國新關稅並未豁免盟國,加上川普及官員們表示願意接受短期的經濟痛苦,已經震撼全球金融市場。川普上周末更表示,如果外國車廠提高在美國的售價來因應關稅,「我一點都不在意」。
現在又加上「對等式」關稅,對亞洲長期以來的出口導向發展模式造成重大威脅。經濟學者指出,這一次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或2008年的金融海嘯大不相同;之前的危機屬於景氣循環式或財務式危機,而這一次更像是結構性震撼。
1. 經濟成長打擊
高盛集團指出,單單是「對等式」關稅,就可能使整個亞洲地區的經濟成長率損失1.3個百分點,主因亞洲依賴美國的直接及間接採購,且各國決策官員並沒有多少替代作法。截至目前,亞洲各國主要是聚焦於安撫川普,承諾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並強調貿易的利益。亞洲企業已宣布多項對美投資保證,包括現代汽車的210億美元擴廠計畫。亞洲各國政府傾向於跟美國政府交流,不願採取以牙還牙式的報復行動。
亞洲各國除了將遭受美國的新關稅的打擊之外,企業界還可能因為不確定性升高而暫停僱用員工及擴廠,而各國央行也可能更積極降息;但摩根大通經濟學者團隊指出,即使如此,也不能完全抵消經濟成長所受的打擊。
目前已出現一些經濟回落的信號。製造業數據顯示,2月印尼及越南等國的新出口訂單已經下降;另外據美國銀行(BofA)的數據指出,今年以來新興市場股、債資金流向是2016年以來同期最差的一次。
亞洲各國也採取措施,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並促進國內經濟成長。中國再度重視刺激消費,當局並保證將對全球企業開放,並抵制保護主義。中共第六號領導人、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表示,「我們應該共同捍衛自由貿易體制,確保開放的區域主義,並堅決反對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
2. 壓縮,而非窒息
初步跡象顯示,川普的動作可能刺激亞洲國家彼此深化商務聯繫。日本與中國於3月22日在東京舉行6年來首次的經濟對話,不過現在距離聯手對抗川普的關稅措施還遠得很。
標普全球信評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者庫吉斯表示,各國聚焦於國內需求及亞洲區內貿易,有助於避免最嚴重的衝擊;關稅將會「壓縮,而非窒息」整個亞洲的經濟成長。
3. 關稅反衝美國
華府外交關係協會貿易政策研究員馬納克表示,美國感受關稅衝擊將最為持久。他表示,最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此舉將使美中貿易與投資完全脫鉤,這將迫使各國選邊站,而中國可能成為首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