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愛之都維羅納 朝聖莎士比亞浪漫故事

時隔十年後重遊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目的之一是遊覽嚮往已久、不遠處的維羅納(Verona)。為趕火車起了個早,清晨的威尼斯尚未醒來,朝陽下的大街、廣場、橋上、河面上幾乎不見人影,與白天充斥著各種兜售旅遊紀念品的攤位,和摩肩接踵如過江之鯽的遊客,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景像,難得見到威尼斯安靜恬適的一面。
坐落在義大利第二大河流阿迪傑河畔的維羅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罕見的整座城市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更由於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以此城為背景,讓她聞名於世,有「愛之都」的美譽,每年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2000年競技場 保存完好
在市中心最大的廣場——布拉廣場,坐落著聞名於世的維羅納競技場,一座羅馬圓形劇場,規模僅次於羅馬鬥獸場和卡普阿競技場。更難能可貴的是,經過20個世紀的風霜雨雪、嚴寒酷暑和地質災害,至今依然在使用,是同類建築中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之一,當然演出功能不再是血腥的人與人、人與獸相鬥,代之以體現現代文明的歌劇表演和各種音樂會,2026年的義大利冬季奧運會閉幕式也將在此舉行。
建於羅馬帝國時期的百草廣場周圍集中了眾多中世紀的古建築,是維羅納吸引遊客的另一個去處。廣場的入口處是個建於公元13世紀的集市柱,中世紀時此處曾用於市政官員宣誓等儀式。廣場上最古老的紀念碑是位於中央的噴泉,頂部是名為維羅納聖母的雕塑,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
但丁廣場 承載厚重歷史
廣場周圍的建築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最為矚目的是帶有漂亮拱門的市政會涼廊,當初是市議會的開會地點,現為省議會所在地;右邊是一座中世紀宮殿——執政官官邸,義大利詩人但丁流放期間曾在這座宮殿居住,因此廣場也稱為但丁廣場,廣場中央站立著但丁紀念碑。
經過朗貝爾蒂塔下的拱門,即是建於11世紀的維羅納市政宮,又名法理宮,此處古羅馬時期為集市,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周邊的建築物用作法庭和公證處,現在是現代藝術展覽館。無論是石梯、窗飾和拱廊都古樸典雅、精緻耐看。
遊覽維羅納,自然繞不開「羅密歐與茱麗葉」,莎士比亞筆下曠古絕今的愛情悲劇故事,就發生在這座浪漫的城市。這裡不難找到與之有關的事物和景像,在一個不起眼的街角,殘缺破敗的牆面上,發現了莎士比亞的半身銅雕,和一段分別用英文和義大利文刻在大理石板上的文字,出自該劇中羅密歐的台詞。
街心花園的草地上,躺著一塊造型別緻的金屬龐然大物,上有一組精美的浮雕,分別描述了「羅密歐與茱麗葉」劇中五個場景,待仔細辨認,看了下面的銘文才得知,原來這是茱麗葉的墓碑。
虛構故事 仍有強烈共鳴
其實絕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是作者虛構或根據傳說改編的。莎士比亞在現實世界和虛構小說的交界處,創造了許多傳世的戲劇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靈感來自於1562年出版、英國詩人亞瑟布魯克的詩歌「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劇歷史」,亞瑟布魯克的版本,則受到義大利作家路易斯.德.波爾圖和馬泰奧.班德羅等老作家的啟發,後者講述了羅密歐和茱麗葉的故事以及蒙泰基和卡佩萊蒂家族之間的致命仇恨,故事的發生地則是在義大利的另外一座漂亮的古城錫雅那。莎翁神來之筆將故事安排在這,起了點石成金的作用,從此維羅納與大文豪和他筆下的愛情故事結下了不解之緣。
儘管這一切都是虛構的,但吸引人們的感情是真實的,大師撥動了人類情感世界中共通的心弦,引起強烈的共鳴。這正是文學巨著的魅力所在,將人的精神世界拔高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尋找茱麗葉故居並不困難,隨著人流走即可,那是遊客必到之處。茱麗葉本就是一個虛構人物,所以茱麗葉故居這所房子注定與故事沒有任何關係,不過你總會發現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遊客來這裡沉浸於幻想裡,我們也不免俗。
茱麗葉故居 眾人湧入
拱門上方的這塊石牌告訴你,這所房子曾經是Capuleti家族的住所(名稱類似於義大利版本的Capelletti,茱麗葉的家族),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維羅納地方政府為了滿足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好奇心,將此地改建為茱麗葉故居。
進門後有一通道與裡面的院子相連,但到處人滿為患,擠得水洩不通,簡直是一種朝聖。通道兩邊的牆面上用各種語言塗滿了愛的誓言,用口香糖黏著的紙片,甚至創可貼,他們用不同的語言在發出愛的呼喚、提出心中的渴望以及滿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暗暗祈禱讓世上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院子不大,房子在院子的右側,一座紅磚砌的三層樓房,略顯滄桑。二樓那個著名的「茱麗葉陽台」也是為了吸引遊客,出於旅遊目的後來加建的。房子現在成了博物館,裡面無非是陳列著一些贋品。遊客們蜂擁而上,都想在陽台上留下一張情侶照,期盼一段浪漫的愛情。
院子一角站立著一尊茱麗葉銅像,周圍簇擁著密密麻麻的人群,根本無法拍到她的倩影。傳說撫摸她的右乳房能給愛情帶來好運,因此銅像的右胸比其他部位明顯光亮。可憐的女孩,生前並沒能享受美好的愛情,成了雕塑後,還得每天遭受無數「鹹豬手」的騷擾。
隨處是古蹟 被列入世遺
維羅納整座城市,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各種古蹟俯拾皆是,不用說城堡、教堂、宮殿和競技場等著名地標,就連街道和民居等也充滿年代感。在前往阿迪傑河的路上,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與幾個世紀前的生活場景撞個滿懷。
維羅納城不大,似乎沒見什麼市內公共交通,用雙腳就能走到想去的地方。一路上驚喜連連,各種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建築讓人嘆為觀止,實用性和觀賞性結合得如此完美,反映古代義大利人的生活品味和態度。在這小小的亞平寧半島上誕生了如此多曠世絕後的藝術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阿迪傑河是義大利第二大河,待走到河邊一看,並沒有想像中的波瀾壯闊。河對岸山丘上的城堡清晰可見,觸手可及,但兩岸的景觀讓她顯得風情萬種。橫跨阿迪傑河的五孔拱橋佩雅托橋,是維羅納最古老的橋梁,建於公元前100年,二戰時被德國軍隊破壞,1957年當地政府用原材料重建。
回程時路過羅馬風格的維羅納主座教堂和波薩利門,維羅納城內一座古羅馬城門,建於公元1世紀,至今該有2000多年了,是該城的主要城門,至今保留得非常完美。
大半天的維羅納「愛之都」之旅匆匆結束,精緻美麗的古城,無處不洋溢著淳厚的藝術氣息,猶如一首巴洛克時期的樂曲,讓人回味無窮。難怪莎士比亞對這裡情有獨鍾,青睞有加,將他的兩部劇作安排在這裡,除了大家熟知的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外,還有一部喜劇「維羅納二紳士」也發生在這裡。中世紀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都已成歷史,但維羅納的浪漫故事,將一直為人們所追尋和傳頌,歷久彌新。
略顯疲憊的回到威尼斯已是傍晚,華燈初上的水城早已恢復了往常的喧囂,我們已沒有精力再逛夜市,早早休息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