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根本分歧未解?紐時:北京仍持續備戰 1至2年後終究惡化

紐時:先升高再退卻 川普談判套路漸漸被摸清

封面故事/念良師益友 音樂活百科韓博思教授

1994年韓博思教授被邀至卡加利城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管風琴音樂節,和作者合影。(作者提供)
1994年韓博思教授被邀至卡加利城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管風琴音樂節,和作者合影。(作者提供)

1977年秋天開學,第一堂作曲課,隔著一張堆滿書籍樂譜的特大號書桌,我侷促不安的坐在世界知名作曲家韓博思教授對面,謝謝他願意收我這門生,請求教授別對我期望過高,以免失望。

「為什麼?」

「因為上學期的作曲教授覺得我的作品不夠先鋒派,為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合潮流……」。

一陣沉默,滿室寂靜,耳邊響起韓博思教授溫和平實的聲音:「勇於做你自己。」

我抬起頭,接觸到一對洞悉一切、充滿智慧的目光。背後玻璃大窗射入的陽光,將他全身沐浴於一片金亮閃爍中。韓博思教授溫煦、誠懇、信任的笑容,比那陽光更溫暖燦爛。這一瞬間,我確信腦海中跳躍的音符今後可以自由自在地飛騰而出。

一生手不釋卷 好奇心強

 

韓博思教授(Bengt Hambraeus,1928-2000)博學多才,被麥基爾(McGill)大學音樂系的師生奉稱為「活百科全書」。身兼管風琴家、作曲家、教育家、作家、瑞典國家電台音樂總監,這種種履歷經驗外加一生手不釋卷的習慣、童心未泯的強烈好奇心和過目不忘的記憶力,使有緣和他結識的人讚歎欽佩;能受教於他,更是獲益匪淺。

當我譜完了生平第一首大曲,為四位歌唱家和打擊樂團譜寫的「長恨歌」,曲子被安排在學期末的音樂發表會上。當時作曲系僅有的四位女生,兩位被勸轉攻樂理,一位自動退級,剩下我一人苦撐,只想為女性爭口氣,深恐此曲演砸。

提心吊膽的參與第一次排練,排練過程中,所有演奏者的焦點集中於我,不時有疑問、求反饋。而我,緊張又膽怯,該給建議時結結巴巴,不知如何表達己意;有不滿意處,又沒勇氣聲明指正。打擊樂團的七位男生不時說閒話相互開玩笑,直到指揮惱怒喝斥。我深感這場排練一敗塗地,毫無所成。

沮喪的走出排練室,在走廊裡迎面撞見「活百科全書」。韓博思教授掃了我一眼,即刻問:「怎麼了?」

我言簡意賅地告訴他,不知該如何運用有限的排練時間獲得最佳效果。他稍稍思考,建議:「和演奏者分享你創作的觀念、思維、意圖,闡述你想表達的意境,解説你創作的概念來激發他們的想像力,遠比要他們這兒奏得大聲一點兒、那兒得加快些,有效得多。」

他頓了頓,轉身移步前又關照:「如果有任何演奏者不夠努力認真,不把排練當一回事,你必須讓他們知道,你花了多少心血譜完這一首曲子,他們應該自覺羞愧。」

堅持護衛 藝術家的自尊

望著韓博思教授沉穩的背影,感動又感激。誠心誠意嘗試溝通,同時堅持護衛藝術家的自尊和自信,這是他為人的寫照,也成為我終身跋涉於作曲崎嶇道上的準繩。

每周一對一的作曲課,韓博思教授不曾以作曲技巧為重點。他讀譜的方式是即時法-手指著我遞上的譜,一拍一小節隨著音樂節奏、跟著音樂韻律吸氣吐氣。如果他覺得音樂的自然流暢性沒疵瑕,那麼我這蝸牛式作曲者一整個星期的努力,不到60秒鐘的音樂,就在他完成短暫的即時閲譜之下,結束了這周的作曲課。但是他的一句,「我期待著看你的曲下周如何發展」,就足夠激勵我又一周的廢寢忘食、埋頭苦幹,直到曲終。

如果教授覺得曲子有不妥待改進之處,他不會直接給予解決方案,而建議學生去圖書館查閲知名作曲家的樂譜。因為前輩們曾經有過同樣的問題和挑戰,且早就得到解方。從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如何用無聲以加強衝擊力,到巴爾扎克的打擊樂記譜法,通常他確記作品的曲號、樂章、甚至第幾小節。這種教學法使我養成讀譜的習慣,讓我體驗到,歷代偉大作曲家嘔心瀝血的作品是取之不盡的寶庫,深入傳統是開啓創作新源的鑰匙。

「長恨歌」初演後不久的一天下午,我跟隨教授去他辦公室取譜,穿越長廊走著走著,煞然間他駐足止步,兩眼發亮,一臉頑童有了「新主意」的光采和笑容,食指在布告欄上點了點,然後一言不發地繼續前行。我好奇的湊上前,在琳瑯滿目的通告裡探尋他手指處,得悉這是加拿大「全國青年作曲大賽」流程的公布表。知師莫如徒,我明白他的用意。隔天我填了報名單,和樂譜一起寄出。這次比賽所贏得的金牌獎金數額,足夠我支付一年的學費,而一向樸實寡言的韓博思教授絕對不會承認,我參加比賽是他的主意,因為他不曾吐出過一字。

碩論作曲 一指點出精髓

對韓博思教授而言,用音符表達比語言容易的多。生命的主旨在於創作,作曲就是生活。他能夠隨時隨地譜曲,且就地取材。從他居住的農場搭火車進城教課,不到兩小時的車程,他暢寫出整整一幕歌劇的韻律節拍。沉浸在創作領域中,他快活地分享筆下創造的人物:「看這兒,這女侍角色的型象完全是我女兒的翻版,她説話的口氣姿態和麗莎一模一樣。」

韓博思教授對音樂深刻的瞭解和洞察力使人讚嘆,當我把碩士論文曲的最後一樂章「迢迢」展示給他,他一如既往,隨著紙上的音符吸氣吐氣,直到最後一小段,中音提琴的獨奏,由有聲到無聲。然後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指著最後一個音符道:「這是中音提琴所言。」我驚訝地無語以答,因為這完全就是我所想表達的。當你譜完一曲獻給戰亂中失去了家園、家人、甚至他們自己短暫無辜的生命的孩童,眼見人類的愚蠢,還有何可言?

我的良師益友讓我學到,音樂是一種神妙的世界語言,它能表達喜悅悲傷、憂鬱振奮、幽默渴望、響往情愛……,對於一位深諳音律、瞭解人性、尊重人道的智者,它甚至可以表達一聲長歎。

瑞典 歌劇 圖書館

上一則

封面故事/憶初戀情人 問通靈友人

下一則

封面故事/時代悲劇…半夜裝人進麻布袋 外海扔下船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