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合家歡動畫2025續夯 「超狗神探」開紅盤

環球影業出品的夢工廠最新動畫電影「超狗神探」(Dog Man,又譯「神探狗狗」)早前首映獲得3600萬美元票房,成績喜人。該片改編自同名漫畫作品,講述警官奈特(Knight)和他的警犬搭檔格雷格(Greg)在一次拆除炸彈行動中遭遇意外,雙雙嚴重受傷,外科醫生於是動了「嫁接」手術,創造出一個狗頭人身的「狗人」(Dog Man)神探,繼續打擊犯罪。
除了首映成績佳,「超狗神探」在第二周仍坐穩周末冠軍寶座,擊敗索尼影業出品的恐怖新片「心眼殺手」(Heart Eyes,又譯「腥心眼」)、關繼威主演的「狠狠愛」(Love Hurts,又譯「前任殺神」)等新片。此外,即使撞期NFL「超級盃」年終總決賽,在總體電影院人氣一落千丈的同時,三天獲得1370萬美元票房。
正如近期趨勢所顯示的,合家歡電影和針對兒童觀眾的作品業已成為能說服觀眾掏腰包買票的最重要電影類型。這次「超狗神探」走的也是近年夢工廠動畫「好看、好玩、不說教」的路線,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有著75%新鮮度,觀眾口碑打分也有A級,由此成就了2025年開年至2月的最優秀首映成績。而且,這部動畫電影的製作成本僅4000萬美元,環球影業憑此大賺一筆絕對不成問題。
「妙妙犬布麗」 登串流年度人氣王
愛看輕鬆動畫的觀影趨勢不僅僅出現在電影院大銀幕上,也反映在每個家庭的電視、平板、手機等裝置上。去年美國人最愛在串流媒體平台上看什麼?負責相關數據統計的機構尼爾森(Nielsen)給出了答案:誕生已有七年的澳洲動畫劇集「妙妙犬布麗」(Bluey,又譯「布魯伊」)的觀看分鐘數排名冠軍,印證了過去一年中,適合全家大小一起欣賞的動畫作品在美國影視內容市場的高歌猛進。

回顧2024年,尼爾森每月發布的串流媒體排行榜前十名中,始終都有「妙妙犬布麗」的名字。全年累計下來,美國觀眾在Disney+流媒體平台上共觀看該劇長達556.2億分鐘,直逼2023年的串流媒體冠軍美劇「無照律師」(Suits,又譯「金裝律師」)的577億分鐘。
串流年度10大熱播電影 有9部是動畫
電影方面,迪士尼動畫「海洋奇緣」(Moana)全年在Disney+平台上播放時長達到130億分鐘,這是它繼2023年拿下冠軍後,再度蟬聯美國串流媒體平台第一熱門電影桂冠。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其後的九部電影中,只有由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克里斯伊凡(Christopher Evans)主演的「紅色一號」(Red One)勉強擠進前十榜單,此外清一色是動畫電影。
上榜的九部動畫依次為2023年上映的「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The Super Mario Bros. Movie)與「魔髮精靈:樂團在一起」(Trolls Band Together)、「小小兵」(Minions,2015)、「魔法滿屋」(Encanto,2021)、「冰雪奇緣」(Frozen,2013)、「汪汪隊立大功:超級大電影」(PAW Patrol: The Mighty Movie,2023)、「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又譯「頭腦特工隊」,2015)和「寶貝老闆」(The Boss Baby,2017)。數據充分說明了,只有抓牢小觀眾的眼球,才能在串流媒體市場上占得先機。
老片歷久不衰 荒野大鏢客仍受歡迎
在日常的娛樂新聞中,常看到某部新片或新影集在串流媒體平台上獲得驕人成績,不過,美國觀眾其實更愛看各種經典舊作。
據尼爾森發布的榜單,2024年全年觀看時長排名第二名的是2005年開播至今的「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又譯「實習醫生格蕾」),全劇21季去年在Netflix和Hulu上累計播放時長為478.5億分鐘,約相當260萬美國人將累計的438集從頭到尾看了至少一遍。

此外,前十名內的「開心漢堡店」(Bob's Burgers)、「法網遊龍:特案組」(Law & Order: Special Victims Unit,又譯「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也都是開播多年的舊作,仍受到美國觀眾的歡迎。
甚至還有時代更為久遠的老劇也在美國流媒體平台上很受歡迎,例如1955年至1975年播出的西部劇「荒野大鏢客」(Gunsmoke)在Peacock平台和Paramount+平台的全年累計播放時長也達到100億分鐘,這些數據都不難看出,愛懷舊的美國民眾的人數著實不可小覷。
不是非看不可 口碑新片難催出票房
另一個美國觀影大趨勢,就是那些「可以看,但也可不看」的院線作品,觀眾的興趣繼續降低。
例如華納新片「完美伴侶」(Companion),講述高級陪伴型AI機器人產生自我意識,設法擺脫「男主人」控制的故事,媒體評價和觀眾口碑都相當不錯,看過的人普遍認為故事極富原創性,許多劇情轉折也都設計得相當巧妙,但高評價並未反映在票房成績上。
這部由新人德魯漢考克(Drew Hancock)自編自導,蘇菲蔡徹(Sophie Thatcher)主演的電影,首映票房950萬美元,單看數據成績普通,但該片的製作成本只有1000萬美元,倒是華納用在宣傳上的費用達到2900萬美元。然而,首映票房無法突破千萬美元,還是說明此類原創作品當下所面臨的困境——哪怕評價再好,只要不具有必須第一時間去影院觀看的必要性,大量感興趣的觀眾寧可多等幾天,待它在串流媒體上線後再觀看。

此外,2023年靠票房大黑馬「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一炮而紅的天使影業,今年推出「勇敢面對黑暗」(Brave the Dark)未能複製以往成功,新片在北美多達2200家影院上映,卻只獲得256萬美元的首映票房。
「勇敢面對黑暗」同樣主打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教師春風化雨幫助問題少年重返正軌的正能量故事,十分符合發行方天使影業的一貫投資路線。
「勇敢面對黑暗」的媒體評價和觀眾口碑其實都還不錯,結果卻根本無法吸引足夠多的觀眾買票入場。當初,精準切中保守派社區目標群體、採取眾籌方式募資發行及宣傳的「自由之聲」,以1450萬美元預算打出全球票房賣破2.5億美元的暴擊,仰賴超出常規的宣傳手段,不過該模式並不具有普適性,這次並沒有讓目標觀眾感受到「非看不看」的迫切性,只能慘變票房炮灰,恐怕這也就是疫情之後通膨之下美國電影市場的新常態。

另一部講述一家四口搬進郊區新家後感受到靈異力量存在的恐怖驚悚片「感應」(Presence)成績更不理想,該片由金獎導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執導、劉玉玲主演的,全程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雖然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9%,但觀眾口碑指數卻只有C+級,只獲得341萬美元首映票房。好在「感應」的製作成本極低,僅僅花了200萬美元,它在2024年日舞影展上全球首映,隨後被霓虹影業以500萬美元收入囊中。目前看來,該片的北美總票房預計可達900萬美元,對於霓虹影業而言還能小賺一筆。
而由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執導、馬克華伯格(Mark Wahlberg)主演的動作新片「遷徙風險」(Flight Risk,又譯「插翅難飛」)首映只獲得1200萬美元票房,該片是梅爾吉勃遜自2016年的「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又譯「血戰鋼鋸嶺」)以來暌違九年的導演作品,兩部片相比,新作首映票房略低於「鋼鐵英雄」的1519萬美元,但算上票價和通脹因素,不難想見實際入場人數要少得多。當年「鋼鐵英雄」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4%,觀眾映後打分更是達到A級,但這次的「遷徙風險」兩項口碑數據分別只有24%和C級,充分說明了該片為何票房不理想。
(取材自澎湃新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