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X光、24小時心電圖…心臟不舒服 常見8種檢查

如果聽到長輩說「最近心臟不舒服」,就要懷疑可能有心臟問題,應盡快做心臟檢查。
台灣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表示,心臟是人體的引擎,所有血液都靠它輸送,如果血管不通暢就易產生全身性問題,易喘易累可能都與心臟不好有關,建議可做心電圖、X光、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肌灌注掃描、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等檢查。
許多長者都有慢性疾病,其中慢性心臟病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密切相關。李浩維指出,民眾常因為胸痛、喘、心悸等症狀到醫院就醫,可能是心臟出問題,常見心臟缺氧、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瓣膜異常等三種因素引起。
若心臟缺氧會導致心律不整,讓供應至血管內的氧氣不足;冠狀動脈狹窄嚴重,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若心臟瓣膜異常,易出現胸悶狀況。李浩維說,除非急診,常見心臟方面的檢查如下:
1.靜態心電圖:
一般民眾若出現心律不整問題,首先會檢查靜態心電圖,確認心跳速率,若有心肌缺氧、心肌梗塞都可看出差異。
2.X光檢查:
X光檢查可以輔助診斷,部分民眾易喘是因為心衰竭影響到肺部機能,導致肺水腫,X光便可以診斷心臟有無擴大、主動脈弓有無變寬等徵兆。
3.運動心電圖:
若是靜態心電圖檢查無異常,但患者依舊有臨床症狀,則會安排運動心電圖檢查,加上壓力環境,看缺氧反應是否更加明顯,觀察患者在跑步時心臟耗氧量增加,從心電圖變化判斷是否心肌缺氧。
4.24小時心電圖:
主要用來檢測心律不整的狀況。心律不整多半是心臟瓣膜問題,如果常覺得心臟收縮有刺痛感,或有心悸問題,就可以安排這樣的檢查。
5.心臟超音波檢查:
主要可以看到心臟結構與收縮功能、瓣膜情況等,像二尖瓣膜脫垂或血管阻塞造成心臟運動情況異常,可藉由心臟超音波看出心臟是否健康的端倪。
6.心肌灌注掃描:
若是長者無法跑步做運動心電圖檢查,會安排心肌灌注掃描,透過注射微量放射性同位素,觀察心肌的吸收狀況,若心肌缺氧吸收狀況就會較差。
7.心臟電腦斷層攝影:
利用「多偵測器電腦斷層掃描儀」掃描心臟冠狀動脈,並結合心電圖同步的造影技術,即可清楚呈現冠狀動脈的詳細解剖構造和狹窄病變。
FB留言